判定侵犯专利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关键要素和原则:
专利有效性
确保被侵权的专利是有效的,即它仍处于保护期内,且未被无效宣告。
权利要求对比
将涉嫌侵权的产品或方法与专利的权利要求进行详细对比。如果涉嫌侵权的产品或方法完全覆盖了专利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或者通过等价替换等手段实现了相同的技术效果,那么很可能构成侵权。
全面覆盖原则
被控侵权技术方案必须包含专利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或等效的技术特征。如果缺少一个或多个技术特征,或者存在不相同也不等同的技术特征,则不构成侵权。
等同原则
如果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有所不同,但这些不同是非实质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这些特征,则这些特征被视为等同特征,仍可认定存在侵权性质的行为。
禁止反悔原则
专利权人在专利审批过程中所做的任何放弃或限制性声明,在侵权判定时不得反悔。如果专利权人在专利申请过程中放弃了某些技术特征,后续不能再主张这些特征。
侵害行为
存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实施行为,即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或进口专利产品,或使用专利方法。
主观过错
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行为侵犯他人专利权而实施,过失是指因疏忽或过于自信而实施侵权行为。
生产经营目的
侵权行为必须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实施不构成侵权。
通过以上要素和原则的综合考量,可以判断是否构成专利侵权。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需要详细分析专利权利要求、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并可能需要借助专业知识和法律途径进行准确判断。
相关文章:
中信建投:可控核聚变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预计将对产业链产生积极影响07-23
李晓东:用一生把骨科做到极致07-08
中国一汽品牌价值蝉联汽车行业第一06-22
把专业级演播厅“打包”装进小铁箱!长沙千视电子推出RF02机架式媒体平台06-13
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 | AI赋能,手机直连卫星有多强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