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额拨款是指国家财政只承担部分经费,而剩余部分需要由单位通过自身的业务收入或其他渠道筹集和补充。这种拨款方式常见于事业单位,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经营性质的单位,如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等。
差额拨款的特点包括:
经费结构多元化:
单位的经费既来自国家财政拨款,也来自自筹收入,如服务收费等。
待遇与业务挂钩:
职工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与单位的业务收入挂钩,可能会因业务量变化而波动。
管理自主性:
差额拨款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
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
差额拨款单位的目标通常是逐步减少对财政的依赖,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差额拨款与全额拨款相比,稳定性较差,但同时也为单位提供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性和激励,以增加收入和提高服务质量
相关文章:
广东上半年GDP同比增长4.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07-19
《中国纪检监察报》关注:海口深化“校园餐”治理 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07-13
扬州一窨井旁路面下沉开裂,养护单位:将立即安排检查06-18
青海省公务员局最新通知05-25
承古拓今 开创未来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