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是侵权行为,可能涉及的法律后果包括:
刑事责任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且销售金额较大者,将受到刑事处罚和罚金。
销售金额巨大者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和罚金。
民事责任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侵犯知识产权权益,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消费者可以向商家要求赔偿,如果买到假货,消费者可以获得三倍赔偿。
行政责任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
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其他后果
如果超市未按规定遵守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还会面临警告和罚款等行政处罚。
建议
超市在经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所售商品合法合规,避免因销售侵权商品而承担法律责任。同时,超市应建立完善的商品进货查验制度,确保商品来源合法,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
相关文章:
WTO:当前条件下,2025年世界商品贸易量将萎缩0.2%04-16
果然财经|集体出手!多家中国零售巨头宣布支持“出口转内销”04-12
时刻有说法 | 山姆规定“一天仅结算一次”?律师:可能不产生约束力04-05
进价15元卖180元!夫妻跨境售假6年,涉案金额1300余万元……04-03
定了,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上半年开业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