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五一”反向打卡,常州武进解锁乡村系列游新图谱
既有人潮涌动的音乐节,又有悠闲得意的“country walk”,还有现象级的“网红爆款”,这个“五一”,从田园野趣到音乐狂欢,从生态采摘到文旅融合,常州市武进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底色,通过差异化旅游项目实现客流高效分流,让乡村游既有“诗意”更显“新意”,成为游客心中的“流量担当”。
“紫色经济学”,农文旅融出新“范式”
经过“五一”前阳光和春季的雨水润养,武进区前黄镇丁舍村的桑葚园,正以“紫玉满枝”的景象诠释乡村振兴的“甜蜜密码”。
10余公顷果园化身“农耕实验室”,游客亲手采摘的不仅是桑葚,更是“参与感经济”的入场券。熟透的桑葚,呈现出深紫色的光泽,仿佛是葡萄中的宝石,璀璨夺目。从鲜果到果酱、从枝头到餐桌,红得发紫的桑葚,每一颗果实都是“乡村振兴的分子料理”。
虽未到全面丰收,但是村书记上阵,亮出“体验式消费”模式,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五一’假期,第一批成熟的桑葚已经可以上市,通过采摘游玩,可以让大家逐渐了解丁舍村有个桑葚基地,会有更好的长尾效应,提升果园收益。”前黄镇丁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绍成介绍。
从2018年首届前黄镇桑葚节举办以来,丁舍村已形成特色桑葚种植规模化、集中化。目前,丁舍村不仅形成了桑葚种植基地、打出了桑葚品牌,还通过建立“桑葚+采摘体验”“桑葚+农产品深加工”的运营模式,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游客采摘的每一颗桑葚,都转化为村民增收的“金果子”。如今,丁舍村成为前黄镇农文旅融合的“范式”,多个村通过“果园+文旅”模式,将农业采摘延伸至餐饮、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寨桥老鹅、桑葚果酱等特色产品走红市场。
“生态体验感”,解锁“一站式”田园野趣
不同于前黄镇,武进区礼嘉镇依托嬉乐湾生态园,一站式“承包”了全家人的快乐。
嬉乐湾生态园内,50余种石斛兰构成的“莫奈花园”长廊,是都市人逃离格子间的“任意门”;土灶烧烤飘出的炊烟,是童年记忆的“气味导航”;钓虾捕鱼的野趣,则是当代年轻人最稀缺的“多巴胺补给站”。
生态园负责人介绍,这里不卖风景,只卖“情绪价值”——用“自然+游乐”的复合场景,让亲子家庭在“放电”与“充电”间找到平衡,让银发族在“慢直播”般的田园画卷中重拾诗意。
多年来,园区通过“自然+游乐”模式,年均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百余人。这里不仅是亲子家庭的“放电天堂”,更成为武进“农文旅”融合的样板——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将乡村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旅游吸引力。
武进区文体广旅局负责人认为,年均10万+客流量、带动百余村民家门口就业,嬉乐湾用生态“颜值”换经济“价值”,更验证了一个真相:“治愈系乡村”才是当代年轻人的刚需。
乡村音乐节,太湖湾“文旅GDP核爆公式”
当田园风情遇见潮流音符,十年时间,太湖湾音乐节将一片湖畔之地打造成“长三角青年文化地标”,套用《十年》歌词中的那句: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才明白,这片湖湾的蜕变,不仅为音乐而生,更是乡村振兴写下最动人的赞歌。
第十届音乐节首日,数万乐迷涌入,外地游客占比超90%,6.5亿周边消费的背后,是“音乐+乡村”的化学反应:舞台灯光与稻田麦浪同频共振,接驳大巴的“太湖湾速度”碾压城市通勤,女性专属服务区更成为“她经济”的示范案例。
真正的高招,是音乐节与乡村的“联名款”——雅浦村民宿爆满、南山村农货脱销,证明“文旅IP”的终极形态,是带动整个区域的价值重估。
从“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到“为一种生活扎根一片乡野”,太湖湾用“音乐+”的乘法,让乡村游跳出“打卡经济”的短周期,进入“价值共生”的长赛道,更以“音乐+乡村”破圈,证明文旅融合不仅能引流,更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当“city walk”进化为“country walk”,当“微度假”成为新中产的生活方式,武进正以乡村为画布,绘就一幅“诗与远方”的共生图景。这里没有内卷,只有“反向操作”的智慧——用生态底色承载产业创新,用文化内核赋能乡村振兴,让每一寸土地都长出“流量密码”,更结出“共富果实”。
武进的爆红,不是偶然,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解”。当田园牧歌遇上“Z世代”,当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这片土地正用实践证明:“美丽乡村”的终极形态,是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栖居”。
这个“五一”,武进给出了答案。下一个假期,或许,会有更多人来此,打卡这场“乡村突围战”!(陈海潮 李康 徐维庆)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相关文章:
沈城“志愿红”温暖八方客05-06
晋祠博物馆文化活动多姿多彩05-04
济南野生动物世界青年团队,青春力量激活文旅服务新的温度05-04
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杨红梅:扎根乡村,匠心育人05-04
“网红”小麦岛,“漂”在人海中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