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算法正让艺术家创作“无聊音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2 08:58:00    

英国《卫报》3月9日文章,原题:Spotify最大罪过是算法促使艺术家们创作出毫无乐趣、毫无生气的音乐 在有才华的创作者手中,歌曲创作堪称情感炼金术。我最近读了一本名叫《情绪机器》的书(如图)。书中探讨了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如何吸引了6.15亿的订阅用户。但书里更吸引我的是,谈到关于Spotify如何改变人们对音乐及其创作者的欣赏方式——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该平台无处不在的歌单。因为Spotify的算法,我最近在一个名为“农贸市场”的个性化(或“算法”)歌单中发现了《Every Time the Sun Comes Up》这首歌。该歌单已被近25万名听众收藏,这些歌曲原本富有深情和厚重感,但在这个歌单的 “新鲜农产品、可重复使用的环保袋、冰咖啡和所有美好的春日事物”背景语之下,似乎被消解了原本的情感力量。

《情绪机器》作者将这一现象称为“音乐的降级——歌曲变成了纯粹的背景噪音,仅仅是填充空气的存在”。歌单的出现,让原本富有力量和情感的歌曲被重新置于新的语境中,逐渐丧失了它们的意义。同时,Spotify不断推送那些本就缺乏情感深度的音乐,使其成为所谓“Spotifycore”流派(温和、节奏适中、略带忧郁的音乐风格),在该平台各种带有“舒缓”字样歌单的推动下,这种风格无孔不入。
事实上,Spotify正在鼓励音乐人创作这种作品——这种音乐往往最能带来收益。那些焦虑且工作过度、在“努力专注”和“放松减压”之间挣扎的人需要这种音乐来安抚自己。这种音乐都有一个特性,能够完美适用于无限循环播放。这正是Spotify的核心商业模式:无论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关键是让你一直保持播放状态。我们这些对Spotify上瘾的人都深知这个平台的吸引力。由于Spotify的规则规定,歌曲播放时间不足30秒便不会产生收益,这几乎扼杀了那些慢热型的歌曲。Spotify平台对音乐人的“去个性化”策略让音乐人变得匿名化、威胁所有富有深度的音乐创作。(作者约翰·哈里斯,朱迪译)

相关文章:

黄子韬卫生巾卖断货,不到1天销量超126万,本人发声:希望提到品牌时,大家想到的是企业家黄子韬05-19

全市首创!两江新区推出经营主体“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05-16

五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公平有序竞争,切实维护消费者经营者骑手权益05-15

平台强制骑手每天买意外险撞人却拒赔(华商报)05-14

王俊凯工作室被指疑似倒卖代言礼品,本人及工作室暂未回应05-10

中原工学院2025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0名05-09

按A级景区标准设置!惠东港口滨海旅游区增设多个公共厕所05-08

音乐是人生的艺术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