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锋
●回望五千年文明史,治乱循环的周期率曾碾碎无数商业梦想。明清晋商纵有汇通天下的雄心,终难逃战乱摧折;近代实业家怀抱救国理想,却不得不在殖民经济夹缝中艰难求生。而今,持续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完备的工业体系与超大规模市场,为企业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践舞台
从蒸汽机吹响工业革命的号角,到数字技术重塑现代产业格局,每一次技术革命背后都跃动着企业家突破边界、重构价值的创新基因。今年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不仅延续了“两个毫不动摇”的坚定承诺,更在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为企业家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文明根系
企业家精神的历史基因与时代使命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苟日新日日新的创新意识,愚公移山的顽强决心,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追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担当精神,几千年来一代一代传下来,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也成为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源头活水。
中国企业家精神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因而这种精神具有丰富的中国特色,突出表现在:既是时代的,昌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中;又是历史的,在民族危难和艰难困苦的关键时刻,一代代企业家坚持实业报国,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的历史赞歌;也是文化的,企业家精神是传统文化血脉和现代文明碰撞和交融的产物,是在历史长河里沉淀和孕育的;还是世界的,是中国企业家拥抱世界文明、融入世界版图的气度和格局。
▶▷破局之刃
从破坏性创新到新质生产力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内核,在于将创新意志转化为社会进步的阶梯。不同于商贩式的投机取巧,也区别于资本无序扩张的野蛮生长,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创造新价值、开拓新边疆的开拓者精神。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言“破坏性创新”,其精髓在于打破低水平均衡的革新勇气。这是一种颠覆性和原创性的能力,是新质生产力最关键的因素,也是企业家最稀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长期坚持对研发下重注的结果,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永不放弃。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破坏性创新正在重构技术权力格局。深度求索(DeepSeek)开源大模型以算法效率的指数级提升,动摇了传统AI巨头的基础模型垄断地位;宇树科技通过驱动技术的成本革命,正在将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推向千家万户。这种创新不仅有助塑造自主产业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打破国外“卡脖子”技术的困境,而且触动着国际竞争规则的深刻调整。
▶▷价值升维
从商业逻辑到社会责任并行的范式跃迁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与地缘政治冲突交织,传统增长动能衰减与科技革命机遇并存。在这样的历史关口,企业家精神通过开辟新产业创造新产品,成为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引爆点。在产业升级层面,需要企业家聚焦新兴科技行业;在社会治理领域,呼唤企业家参与破解老龄化、碳中和等系统性难题。这些举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市场行为,而是将企业发展坐标系与国家战略、人类命运紧密相连。唯有将创新深度融入时代命题,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共生共荣。
市场经济创造经济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同收入群体的巨大差距,这也赋予企业家新的社会责任。今天,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的本质不是财富的机械转移,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激活发展动能、重构机会公平。企业家将民生需求作为创新的起点和终点,将商业模式演进建立在社会价值创造的基础上,便能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架设动态平衡的桥梁。这不是对市场规律的背离,而是对市场经济更高形态的追求,彰显着企业家精神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上的建设性力量。
▶▷制度赋能
改革深水区的创新哲学
中国企业在创新层面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创新生态也面临着深层矛盾——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不高的结构性失衡,科技评价体系对立竿见影的偏爱,金融资本对风险投资的规避以及教育体系对批判性思维的抑制。破解这些困局,需要构建宽容失败的制度文化,在科研经费中配置探索性技术专项,在资本市场培育“耐心资本”,在教育改革中强化创新素养培育,形成支撑颠覆性创新的生态系统。
政府需构建科学的风险共担体系,如建立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机制,完善科创企业研发促进制度。在资本市场积极探索长期创新估值体系,让敢于十年磨一剑的企业获得资本市场的耐心加持。同时,更需将培育创新要素作为核心职能,包括健全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科学家股权激励机制,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热带雨林”等。此外,培育创新生态,打造创新型文化,需要政府从全方位深化自身的改革,要使自己不仅是规则的制定者更是创新生态的培育者和市场要素的赋能者。
世界和中国创新实践表明,哪里能降低创业者的制度性摩擦,哪里能形成最前沿的创新创业集群,哪里有最健全的创新风险分摊市场,哪里就能汇聚全球顶尖的创新要素。大湾区若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保持引领地位,关键在于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效能:在数据要素确权、知识产权保护、新型研发机构制度创新等领域开展深层次改革,构建起激励破坏性创新的制度环境。
▶▷时代担当
民族复兴征程中的磅礴力量
回望五千年文明史,治乱循环的周期率曾碾碎无数商业梦想。明清晋商纵有汇通天下的雄心,终难逃战乱摧折;近代实业家怀抱救国理想,却不得不在殖民经济夹缝中艰难求生。而今,持续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完备的工业体系与超大规模市场,为企业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践舞台。这种机遇不是历史的偶然馈赠,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文明奇迹,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突出体现。
历史的经验表明,伟大时代的开拓者往往具备双重禀赋:既能在现实土壤中深耕细作,又能在精神高地上仰望星空。当代中国企业家肩负的使命,不仅在于创造经济价值,更在于探索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导型的发展道路。这条路径的独特性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特别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中华文明经世致用的传统智慧相结合;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破解市场经济的周期魔咒,以传统文化智慧平衡技术理性的价值盲区。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生动缩影。
作者系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相关文章: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破局力量05-12
胡昌升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05-10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库主席庄守堃:低空经济要“飞得稳”才能“飞得远”05-09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还有一批民营经济促进法配套制度正在加快推进实施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