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他用童话赢得了未来,并且还将继续赢下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0:04:00    

石琴娥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出生在丹麦菲英岛欧登塞城的一个穷苦鞋匠的家里。

十九世纪初,欧登塞是丹麦第二大城市,全城共有约一千二百户人家。其中十分之一是贵族,还有官吏、军官,他们构成了社会的上流阶层;一百来户行业不同的商贾和二十多户酒店客栈经营者,一百二十户军人兵士,他们是社会的中下层;剩下还有近一百户靠打零工挣钱糊口,一百五六十户乞求社会救济度日的贫民。安徒生的父亲正是个靠每天干活挣钱糊口的鞋匠,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由于生计所迫,安徒生的母亲只得当洗衣妇挣钱补贴家用。

这样一个贫困至极的家庭居然哺育出了日后丹麦全国为之骄傲至今的文学巨擘,他的名声和作品流传到整个世界,这真是不可思议,比我们常说的“鸡窝里飞出金凤凰”还要匪夷所思。拿安徒生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勋章的背面

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部童话故事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出版,其中收集了《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火绒盒》《豌豆上的公主》和《小伊达的花》等。安徒生起初并不曾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因为他自己也把童话看成是“小玩意儿”,不料竟大受欢迎。

平心而论,安徒生在长篇小说、诗歌和戏剧等“严肃”文学方面的成就都较为平平,反倒是他的挚友、丹麦物理学家奥斯忒看出了他的才华应该朝什么方向发挥。他对安徒生说:如果长篇小说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话将使他不朽。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奥斯忒的预言得到了应验。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以后,安徒生本人的故事并没有完结——他的内心世界是充满矛盾的,是双重性的,有快乐的陶醉,也有忧郁的沉闷,甚至可以说是颇为痛苦的彷徨。这种灰色情调在他已经出版的卷帙浩繁的日记和数以千计的书信里都明显地反映了出来。这位世界童话大师正是在荣耀欢乐和沉郁孤寂之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安徒生打了一辈子光棍,倒不是他不想娶妻,而是结不成婚。恋爱上的挫折对他的摧残甚至超过贫困的影响。

安徒生把自己的成功都说成是上帝的仁慈指引和偏爱垂怜,然而尽管这样自谦自卑,门第尊卑、出身贵贱的世俗歧视并没有就此放他一马。安徒生不如易卜生和斯特林堡那样骨气刚烈、清高狷傲,他忍气吞声地承受下来了。不过这也使得他终于明白了一个浅近的道理: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后,照样要靠孩子们抛面包和麦粒来养活。这使他失望、惆怅不已,甚至颓废到想以死亡来寻求解脱,在《坟墓里的孩子》等故事里都可以看到安徒生这种忧伤、绝望的心情。

他的平民意识、民主主义精神都同上流社会格格不入。安徒生倾向支持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写出了《她真是一个窝囊废》《在柳树下》《伊勃和小克里斯蒂妮》等描写劳动者和穷人清苦生活的作品,用自己童年的不幸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尽管不如挪威的易卜生那样深刻、不及瑞典的斯特林堡那样尖锐,安徒生也在自己的童话故事里辛辣地讥讽贵族阶层和抨击门第观念,还对世人的贪婪、愚蠢给予无情的嘲弄,这也使得上流社会对他侧目,抱有戒心。

安徒生十分喜欢旅行,一生之中除了跑遍丹麦全国各地之外,还作了二十九次国外长途旅行。他在这些旅行中为自己的写作收集材料、拓宽思路,并且结交了狄更斯、雨果、海涅、格林兄弟和易卜生等大文学家,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又何尝不是在逃避和闪躲呢?只有到了国外,他才能稍有片刻的清静,才能暂时摆脱狭隘的世俗偏见的包围和困扰。

还有令安徒生黯然神伤、失望不已的,就是他的童话从问世起,除了受到欢迎之外,也一直处在猛烈的抨击之下。安徒生被这些抨击和批评弄得心力交瘁,他的大量书信中,有不少是为自己的作品作解释或自我辩白的,但是既没有博得上流社会的宽容怜悯,也没有得到激进民主主义派的朋友们的谅解。

正因为在得意于人生坦途的同时,还必须忍受难言之隐以及无法宣泄的苦闷、愤懑,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在中后期的作品中,便往往流露出一股肃杀深沉的忧戚和哀伤,读来令人感同身受,甚至掩卷遐思,扼腕叹息,仿佛是咀嚼了一枚青橄榄似的,在舌尖留下一股虽甘洌却又苦涩,且久久不会散去的余味。这股耐人寻味、无穷的苦涩余韵恰恰正是安徒生童话的独到之处。著名儿童文学家任溶溶先生曾说过,安徒生的童话真可以从小读到老,其奥妙恐怕也在于此吧。

不是童话的童话

童话这种文学体裁顾名思义是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大多具备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幻想、有趣的夸张等特点。“童话”这个字眼恐怕只是汉语中才有,即便安徒生本人也只是用“eventyr”和“historier”来形容他的作品,前者的本意是“冒险或志怪故事”,后者则是“历史传说”。童话大概在十七世纪末已在欧洲流传开来。法国诗人夏尔·佩罗的《鹅妈妈的故事》(1697)和德国格林兄弟的《儿童和家庭童话集》(1812—1815)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至今还在广泛流传。《灰姑娘》《小红帽》《小拇指》《蓝胡子》《勇敢的小裁缝》《不来梅的乐师》已成为全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后来不少国家的许多童话,包括安徒生的一些作品都是由此脱胎而来。

童话并非始于安徒生,然而童话却由于安徒生而发扬光大,走向巅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文坛上浪漫主义盛行,促使不少作家对民间文学产生了兴趣,他们要从民间文学里挖掘创作的题材,并由此从事起童话的创作来。安徒生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后来还有英国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意大利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等成功作品。安徒生不仅继承、发扬了以往民间故事和神仙故事的格调,并且形成了朴素清新而又浪漫变幻的风格,开创了今天儿童文学的先河。

国际上研究安徒生的学者们通常把他的童话分成七个系列:有魔幻成分的故事,如《影子》《钟声》等;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如《丑小鸭》《跳高能手》等;以树木花草为主角的故事,如《小伊达的花》等;以无生命物体拟人化作主角的故事,如《坚定的锡兵》《织补针》等;在奇异世界里的现实故事,如《夜莺》等;在可辨认的世界里的现实故事,如《园丁和主人》;以作者为主角的故事,如《看门人的儿子》《在柳树下》等。

安徒生的童话取材虽然相当广泛,不过主题却比较集中单纯,那就是表现真、善、美,抱着浪漫主义的幻想去追求人类的理想境界如仁慈、同情、宽容、博爱等,宣扬“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他认为最彻底的真、善、美是统一在上帝的意志之中的,只有上帝才能引导人类走向“幸福”和“极乐”——他把自己生活里阿拉丁神灯般的遭遇看成是上帝的仁慈怜爱和慷慨恩赐,出于这种受宠若惊和感恩戴德的心情,安徒生童话中充斥了浓郁的宗教色彩和说教,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

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希望他们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却又无法为他们找到摆脱不幸的出路,只好寄幻想于碰到奇遇而飞来横财、平步青云。他无情地揭露和鞭挞当时社会的假、丑、恶,嘲笑讽刺上流社会的昏庸愚蠢和残暴贪婪,却又无法改变眼前的现实,于是只好以伤感的眼光看待周围这一切,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消极情绪。对于这些瑕不掩瑜的疵点,我们只能惋惜地说,那是时代在他的作品中留下的烙印和痕迹吧。

安徒生之前的童话,从内容到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都存在不少雷同之处。安徒生打破了这种程式化的模式,把民间故事、神仙故事、神话、寓言、萨迦传说、诗歌甚至短篇小说都融合到童话中来,从而把童话提高到了一个划时代的高度,赋予童话以全新的面貌、更宽泛的取材范围和前所未有的深刻内涵。比如《小美人鱼》的故事是从《灰姑娘》脱胎而来的。然而和美丽的灰姑娘不同的是,她并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最后也没有喜结良缘的幸运。小美人鱼出于对爱情的忠贞,不忍心举起女巫给的尖刀杀死王子,以求得自己活命。在王子迎亲之夜,她宁可纵身跳入大海,让自己的身躯一点一点地化为泡沫而无怨无悔。这就打破了王子、美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神仙故事和民间传说约定俗成的传统。小美人鱼终未能得到心爱的王子,却变成了世代相传的不朽的艺术形象:坐落在哥本哈根朗格宁海滨的小美人鱼塑像已经成了丹麦在国际上的化身和象征。

在写作手法上,安徒生并不一味刻意去写要让孩子看得懂的儿童故事。他有不少童话含义深奥,只有大人才能够理解,但是他相信:孩子们光是看故事也会喜欢的,故事情节本身就足以把孩子们吸引住。而童话里的深刻含义尽管他们当时未必能够领会,但是等到他们长大之后,自会回味无穷的。

不朽

我们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离安徒生发表的第一本童话故事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将近二百年了。那么在新世纪里我们还需要安徒生这位世界童话大师吗?我们还会阅读他留给我们的那么多讲王子公主、讲鲜花小鸟、讲小美人鱼的故事吗?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在新的世纪里,不管社会有多大变革、进步,科学有多么发达,经济有多么繁荣,人类更需要完善其身,提高素质,加强修养和陶冶情趣。这并不是能毕其功于朝夕之间的事情,而是需要漫长的时间,从各方面培养提高,是一个从小开始,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安徒生的作品在内的童话就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在保持纯正的赤子童心和增强幻想力、想象力方面。安徒生之为安徒生,就是因为他讲的童话故事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赢得了未来的一代,而且还在一代又一代地赢下去,他的不朽也正在于此。

时代在不断前进,并且以它自身的规律来推陈出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大抵只能顺应时代的洪流来继承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安徒生的名字将会和其他古典作家一起,永存在世界文学史上。

编辑手记

这部有五百余幅精美插图的《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是根据丹麦汉斯·雷兹尔斯出版社1992年纪念版翻译的,译文中的作品都按纪念版原版顺序排定。安徒生生前共写过二百余篇童话和故事,这本纪念版中的157篇作品都是他生前亲自审定和出版的。

该书于2005年首次出版,为此投入十余年心血的石琴娥女士2006年凭借这部翻译作品荣获“国际安徒生大奖”。本文是她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这本全集时,在修订译文后写的长篇导读(有删编,标题系编者所拟)。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责编徐珏为了使读者能阅读到权威版本,同时又能欣赏到其中的精美插图,坚持要找到原版图书。石琴娥为此在后记中特别感谢了她的老朋友,丹麦的福劳德(Frode Z.Olsen)先生。他曾是丹麦高级警务官员,2008至2013年出任北欧各国驻华警务及海关事务联络官和北欧各国驻华警务办事处主任,工作之余也进行创作,发表过好几部作品。他为人真挚、热心,为了能找到这部纪念版原版图书,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冒着被当时在丹麦十分猖獗的新冠肺炎传染的风险,到处寻找,最后打听到居住在哥本哈根的一位丹麦女士愿意出让这本书,他又驱车一个多小时去首都取书,并以最快的速度寄到了上海。

安徒生生来细眉、长目、单眼皮,小时候常被人说成有中国人的长相。他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来的外国名作家之一,也是除了挪威的易卜生之外被介绍得最多的北欧作家。

安徒生喜欢旅行,他十分向往中国,希望有朝一日能到这东方古国旅游。他的童话作品中有十二篇谈到中国,有的全篇内容讲述的是中国,如《夜莺》;有的一整段讲的是中国,如《没有图画的画册》中第二十七夜;有的一篇中只有一句话,有的甚至只有几个字,如《茶壶》。安徒生虽然没有来到中国,可他的作品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受欢迎的程度绝不逊色于他出生长大的祖国。

安徒生是一个有福气的人,正如他自己在写完最后一篇童话《牙痛姨妈》后所说的:

“我的《童话与故事全集》被译成了几乎所有的欧洲文字。在我自己的国家,甚而远在国外,它们被老少读者阅读。一个人生时能享受到这样的幸福,真是世界上最大的福气了。”

《文汇报》(2025年4月1日 08版)

来源: 文汇报

相关文章:

八旬失独老人捐100万设基金:也是我女儿的心愿04-02

美媒曝特朗普政府正为控制格陵兰岛“算细账”04-02

国家发展改革委:严厉打击有偿信用修复乱象04-02

人民币市场汇价(4月2日)04-02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真相迷离,不妨让子弹飞一会04-01

吉利德科学:多地裁员,中国情况未明04-01

带来一项长期发展计划,这个来自瑞士的企业要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04-01

永昌县第二小学用 “阅读引擎”,驱动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