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4月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提问:每到春季,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会患上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以及临床表现有哪些?什么样的人群比较容易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有20多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该疾病。手足口病,顾名思义就是儿童的手、足、口腔的皮肤和黏膜出现了病变,主要表现是早期发烧,后期有皮肤和黏膜的改变,包括皮肤出现红点,有的还伴有疱疹。身体其他部位有时也会出现皮疹,比如臀部、上臂、腿部。手足口病一般不是太严重,很少出现合并症的情况。假如儿童在患手足口病的时候伴有腹泻的症状,个别儿童会出现脱水,极个别、极罕见的儿童会合并病毒性脑炎。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接触传播,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另外也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通常来说,患者的粪便、鼻咽分泌物、出现疱疹时的疱疹液、飞沫,都可以携带病毒。有些物品比如玩具、餐具、口杯、毛巾,被病毒污染之后,也会造成传播。手足口发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发病,但最主要的发病人群还是集中在6个月~5周岁。监测分析发现,1周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是2周岁儿童。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不管是家长还是托幼机构,都要做好儿童的健康监测,发现儿童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时,要尽快就医。
提问:近年来,我国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如何?是否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
近些年,我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虽然流行强度比较高,但是重症比例已经明显下降。2024年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手足口病中重症的比例和2009年—2019年平均水平相比,下降了97%。二是季节分布呈双峰分布。手足口病从4月开始呈上升趋势,第一个高峰是在5—7月,第二个高峰是在10—11月。三是主要发病人群为5周岁以下的儿童,1周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是2周岁儿童。四是出现了多种肠道病毒共同流行的情况。
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主要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的角度来预防。一是保持手卫生。因为病毒主要是通过眼、口、鼻侵入机体,所以保持手卫生非常重要。二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洁。飞沫可以传播疾病,如果保持空气新鲜,就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三是在流行季节,孩子们尽量减少聚集。四是尽量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儿。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第一周传染性最强。五是接种疫苗。目前有肠道病毒71型疫苗,接种该疫苗,可有效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健康科普
来源:国家疾控局
喜欢就点赞评论吧
相关文章:
吉林森林公安筑牢绿色生态“安全网”04-11
公益体检行 爱在行动! 焦作市开展困境儿童免费健康体检活动04-09
疾控专家:应对手足口病高发季,做好这5件事,预防孩子得病→04-09
5岁男孩确诊“癌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顺德妇幼创新用药助新生04-09
一方要安静,一方要热闹!社区这样协调04-09
川观健康日丨寻找小画家,共绘医学童话书!中医科普“天团”在线答疑04-08
“死重”“蚱蜢跳”……和火箭设计师学些行业“黑话”04-08
关于狂犬病的谣言 你知道多少?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