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月球基地可“就地取材”?这场创新沙龙让投资人大开眼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7 13:45:00    

地下空间,一个让众人有点陌生却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名词,成了今年杨浦区科经委首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区校企创新沙龙的主题。在日前举行的以地下空间与AI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产学研对接会上,来自政府、高校、创新平台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30余位代表热烈探讨产教融合新机制,捕捉科技成果转化的火花。

地下空间是极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它不仅关乎城市功能提升,也承担着国土空间扩容和疆域纵深拓展的重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4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累计建筑面积已达32.76亿平方米。近期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探索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也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目标、原则和路径,为城市地下空间有序开发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牵引和制度支撑。

“地下系”是土木工程的蓝海,近年来发展迅猛。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张东明介绍,他所在的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拥有一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院士、长江、杰青、四青等人才38人。“深地”与人工智能跨学科融合发展是重要发展方向,当下智能化技术已在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中频繁使用。未来,甚至在遥远月球上,也有“地下系”研究的课题。比如学院正在研究高性能月面建造结构材料成形技术,让月球基地的建材“就地取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周颖介绍了该院在数智转型中的最新成果,该院已经打破人们对于土木工程的传统认知,运用课本、规范、试题等土木工程垂域数据和知识图谱、大预言模型开发出了首个政府备案的教育领域生成式知识大模型CivilGPT。这也意味着从本学期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进入到“人-机”工程师共融的新时代。

同济大学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副部长、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杜豫川介绍说,同济大学去年联合杨浦区发布了一批校内场景概念验证的优秀项目,学校拿出1500万元资金最终立项23个项目,并提供专利布局、产业规划、转化渠道对接等服务支持,目前,这一工作已进入中期,预计今年年中将正式发布成功项目。

就在沙龙举办的前几天,杨浦区刚刚举办科技创新大会,介绍《杨“数”浦新质秀带创新区建设方案》并发布了一系列区校合作项目、企业创新项目、区域创新应用场景。方案指出,杨浦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坚持“三区联动”发展理念,构建全主体参与、全要素统筹、全链条加速的创新创业城区。进一步提升杨“数”浦创新区创新创业要素的密度、强度和浓度,全面打造“大学科技园+孵化转化载体+专业服务平台”的创新创业体系,面向前沿交叉领域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增强创新策源功能,打造“科创核爆点”,提升科技创新强度,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举办区校企创新沙龙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沙龙围绕不同领域的前沿技术与产业需求,搭建高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平台,可以进一步挖掘区域内丰富的知识资源和科教优势,将其转化为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前期活动中,已经促成杨浦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智能交通公司与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建立合作关系。

“我们在找的东西,原来已经有人在做了。”“地下空间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原来有这么大的发展潜力。”听了沙龙上最新前沿技术的报告,不少行业企业和投资人表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这方政府搭建的舞台上,越来越多的校企合作将会上演。

相关文章:

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海淀)成立04-02

“零负担”出行!青岛机场打造“飞机+”联程客运模式04-01

雄安:新城见“绿”04-01

2025上海旅博会盛大开幕,新知元浪VR大空间作品备受关注!04-01

去年以来全国超30城优化、取消住房限售,业内:极大提升房屋交易市场流动性04-01

敦煌为何是一部读不完的书?在他们的接力中看懂壁画之美03-31

黄河·兰州2025音乐季启幕:跟着艺术游甘肃03-31

双万合肥,正在进行一场很新的消费转型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