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日报 》( 2025年07月16日 第 11 版)
□高英
从小就喜欢看书,应该感谢妈妈,是她有意无意中启发了一个小孩子读书的喜好。每次妈妈出差或出远门回来,不是买好吃的,而是买一些连环画什么的,最早看的一本书是童话《宝葫芦的秘密》,也是妈妈出差买回来的。
小时候家在林场住,文化生活匮乏。没有电视,电影也是隔很久才有放映队来放映,每天晚上9点钟,林场自己发的电会断掉。夏天还好,可以在外面顶着星星月亮跑着玩,到了冬天,天黑得早,大雪封山天寒地冻,根本没什么娱乐。
幸好,爸妈有文化,家里订了不少报刊,有《少年报》《半月谈》《十月》《小说月报》《收获》等等。上学认字之后,我读的书从连环画慢慢过渡到这些报刊,伴随着阅读,自己也被报刊上的故事启蒙,对爱情、人生、理想、未来生活都有了向往……
因为读书,我成了个有点另类又有点早熟的小孩,性格乐观中夹杂忧郁。
很多年之后,忆起少年时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冬天吃过晚饭,爸妈领着我们在灯下阅读,一个小灯泡,爸妈靠在炕边火墙上读书,我和哥哥东倒西歪躺在炕上,翻看着似懂非懂的报纸杂志……
成年后读书成了习惯。如果有一阵子没时间看上一本书,总会感到心里空落落的,卧室床头常年都放着一摞书,那种随手就能抓到书的感觉,令人踏实!
近几年,要看大部头的书,需要下大决心,因为文青体质看小说容易代入,虽然过瘾,消耗也大。因此看小说需要鼓足勇气。
最近重读海岩的《玉观音》,周六周日两整天时间,如饥似渴不舍昼夜,哭红了眼睛饿瘪了肚子,虐惨了心脏。有些抱怨海岩,为何把人性放到极端冲突里蹂躏?虽然书中过于追求戏剧冲突显得有些不真实,但作者对情感的描写细腻又准确,很想结识海岩,当面问问什么原因促使他写出这样一部作品?
全书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一个是队长老潘,一个是杨瑞。在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人性较量中,老潘是一种正向力量,像夜幕降临前的那抹夕阳,黑暗中有光,渐寒中有暖……带给身处困境的人信心和信仰。杨瑞最令人动容的品质,就在于回归过程中自觉的重生、自发的深情、自愿的等待。一遍一遍阅读那些片段,感受那些细腻的温暖的令人长久回味的文字,是精神世界的莫大享受。
这时又很想对海岩说:谢谢你,伴随那些虐心的情节和冲突,还有让人充满真善美的共情与共鸣。
一本好书,能把人带进去,引发长久的思考,是心灵的慰藉,每每这种时候,我都庆幸,有个好妈妈,在幼年时给我种下爱读书的种子,令我内心丰盈受益终生。

相关文章:
人文周刊·中原风07-16
茶陵:杨梅缀满枝 尝鲜采摘正当时05-30
爱不止今日 | 在妈妈的“特殊时期”,看见她的需要05-11
时光在变,爱你不变!祝福妈妈健康幸福05-11
妈妈,我最爱你了|最美妈妈·母亲节专题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