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也门胡塞武装本月宣布恢复对通过红海、阿拉伯海、曼德海峡和亚丁湾等海域的以色列船只实施军事打击,并采取“最高级别的升级行动”打击以色列后,美以等国加大了对胡塞武装的军事打击力度。例如,胡塞武装于27日对以色列发动弹道导弹袭击,美军则在27日、28日两天内对也门发动近70次空袭。双方“非对称冲突”的加剧,影响了红海和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地区局势,成为扰动中东局势的重要因素,也给世界局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胡塞武装自21世纪初发动武装叛乱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敌强我弱”的态势中。因此,运用“非对称战略”打“非对称冲突”,就成为胡塞武装实现政治和军事目标的主要手段。该组织同美国、以色列之间的对抗就是实施该战略的典型案例,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冲突主体的非对称性。胡塞武装虽然已在也门首都萨那建立政权,但仍被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视为非政府武装组织,并未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因此,在身份认知层面,双方的冲突实际上是一个地区武装组织与某个国家联盟之间的对抗。这种身份上的“不对称性”让胡塞武装争取国际社会支持的难度大大增加,也使美以赢得了更多心理层面的优势。
二是军事力量对比的非对称性。虽然胡塞武装吸纳了很多也门前政府军的人员和装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较为正规的武装力量,但与目前世界武力值排名第一的美国,以及中东地区的“小霸王”以色列相比,不管是在军队规模、武器装备先进程度,还是针对军事目标打击的效能上,都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
三是双方作战方式的非对称性。在前两个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胡塞武装利用非对称战术及武器,在同美以的军事对抗中营造了独特的“非对称优势”。胡塞武装用价格低廉的自杀式无人机和导弹攻击美军航母群和以色列本土,而美以攻击和拦截武器的开销动辄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胡塞武装还充分利用也门北部的地形优势,运用游击战术,让美军航母群在疲于应对的同时,空中打击效果事倍功半。此外,胡塞武装还想方设法实施舆论战,通过将军事行动与支持加沙紧密联系,在打击美以目标的行动上博取国际社会同情,塑造对美以不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胡塞武装所建立的这种“非对称”冲突模式,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让对手“有力使不上”“有劲使不出”,使得美以在政治、经济、外交层面感到困扰。目前来看,美以尚未找到应对胡塞武装“非对称”战术的有效手段。
可以说,胡塞武装及美以的相关行动已然成为搅动地区乃至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首先,也门局势将继续恶化。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也门和平进程陷入停滞,美以直接下场动用军事手段打击胡塞武装,更是让这一进程被无限期搁置。冲突也势必对也门内部政治对话、也门人道主义危机的缓和,以及沙特等海湾国家同胡塞武装的和解进程带来消极影响。
其次,巴以局势将更加复杂。胡塞武装与美以之间的冲突是本轮巴以冲突外溢的产物,也是美以与中东“抵抗轴心”之间的新一轮较量。随着双方对抗升级,美以也会越来越多地将胡塞武装纳入未来巴以问题计划的考虑范围中来。美以可能会将胡塞武装的动作视为推动其“巴以和平计划”的借口,而胡塞武装针对美以的军事行动也说明,断言“抵抗轴心”分崩离析恐怕为时尚早。中东抵抗组织的行动长期看仍将持续,巴以问题的解决进程也将面临更多波折。
再次,美国新政府的中东政策将受到冲击。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一上台就重新将胡塞武装列为“外国恐怖组织”,并恢复了军事行动,但最近爆出的“聊天门”重大泄密事件细节表明,美方内部对打击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分歧明显,相关决策官员的态度并不那么坚决,缺乏充足战略意愿。美国新政府内不少人甚至认为,美国打击胡塞武装让欧洲“搭了便车”。如果与胡塞武装的军事冲突加剧,美国决策层不可避免地将重新考虑相关利害关系,其对中东政策也有作出较大调整的可能性。
最后,红海危机将进一步加深,国际航运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将持续。在全球经济低迷、国际贸易体系面临多重风险的情况下,任何给全球供应链体系造成负面作用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新的问题,例如影响依赖关键航道进出口商品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甚至可能进一步刺激西方势力对国际航道的控制和争夺。(作者是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中东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相关文章:
通用汽车在美国召回10643辆凯迪拉克LYRIQ车型04-01
胡塞武装称击落第16架美死神无人机04-01
白宫:特朗普将于4月2日决定最终关税政策04-01
以军空袭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04-01
美国“群聊门”事件不应跑偏04-01
暴涨,超700%!04-01
3月31日国际黄金价格盘中再创历史新高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