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安康汉滨法院 | 挪车纠纷引冲突 法院调解化干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9:51:00    

近日,安康汉滨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因挪车纠纷引发的健康权纠纷案件。通过“情理法交融”的调解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当场履行赔偿义务,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案情简介

2024年7月,原告周某需驾车外出时,发现被告何某的车辆停放在通道处,影响其通行,遂联系被告何某挪车。何某到场挪车后,周某情绪激动,下车找何某理论,双方发生激烈争吵。争执中,何某推搡周某致其倒地受伤。经医院诊断为头部软组织挫伤,住院治疗6天,产生医疗费、误工费等经济损失共计8000余元。事后,周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何某赔偿全部损失。

调解过程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查阅卷宗,发现双方争议焦点在于责任划分和赔偿金额。原告周某认为,何某违规停车且动手伤人,应全额赔偿损失;被告何某则辩称,自己接到电话后及时到场挪车,但周某情绪激动引发冲突,自己并未动手打人,且赔偿金额过高。庭审中,双方情绪对立,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挪车纠纷看似小事,但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严重后果。”承办法官表示,本案中双方均存在一定过错,但矛盾根源在于缺乏有效沟通。若简单判决,可能激化矛盾,不利于社会关系修复。

为实质性化解纠纷,法官采取“背对背”调解策略,分头向双方释明法律规定与诉讼风险。一方面向何某指出,虽未故意动手伤人,但在争吵过程中推搡周某致其摔倒受伤,该行为已构成侵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合理费用;另一方面向周某释明,其下车与何某理论争吵的行为客观上激化了矛盾,自身亦需承担部分责任。

经耐心细致调解,法官从法理、情理角度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并列举类似案例供参考。最终,何某认识到自身过错,同意赔偿周某5000元;周某亦表示谅解,自愿放弃部分诉求。调解协议达成后,何某当场通过手机转账履行全部赔偿款,双方握手言和。

法官提醒

日常生活中,挪车、噪音、停车位等纠纷屡见不鲜,当事人应秉持理性态度,优先通过物业、社区等渠道协调解决,必要时可报警求助,避免因一时冲动酿成更大损失。若矛盾已进入诉讼程序,建议积极配合法院调解,既能高效化解纠纷,又能减轻诉讼成本。


作者:高安琪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相关文章:

安康汉滨法院 | 挪车纠纷引冲突 法院调解化干戈04-28

盗用他人产品宣传视频“搭便车”?法院:构成不正当竞争04-26

西峡法院献礼世界地球日 为千年古银杏筑起“生命防线”‌04-23

青海发布5起典型案例04-21

云南省嵩明县人民法院到西安莲湖法院参观交流04-16

弘扬延安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丨西安临潼法院延安精神大家谈专栏04-16

会同法院:锦旗熠熠映初心 判后回访显担当04-15

平潭自贸片区十周年 | 十年促融 绘就涉台解纷新“枫”景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