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因家中漏水,从网上预约了某维修店师傅上门检测并报价。师傅上门检测后,认为需注胶水补漏,胶水报价180元一斤,总费用待完工以后按重量结算,且未告知材料品牌。在王女士再三要求下,师傅仍不肯报总价和用量。王女士同意后,师傅却以查看漏水与喝水为由,两次支开她,快速灌注了比预估多了十几倍用量的胶水共131斤,完工后结算金额23580元。王女士对用量和费用提出质疑,最终以22000元达成协议。然而维修后她却发现漏水情况依旧存在。
消费者选择上门维修服务时,如何避免“价格陷阱”?
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与法律事务部周健芳表示:消费者应该提前了解市场价格,选正规维修渠道并要求详细报价;维修时监督过程,确认更换部件,拒绝不合理加价;维修后索要发票和保修凭证,留存证据,及时反馈问题。
文、视频|佛山传媒视频中心 刘含笑、吴尚贤、王再颖、郭益
相关文章:
菜油:4 月价格区间震荡 多空交织04-03
财经早报:全球市场巨震!最高49%,特朗普“对等关税”公布,美股盘后剧烈跳水04-03
法治小贴士丨上门维修遇到“价格陷阱” 应该怎样维权?04-02
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市场漫步)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