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实验室中,记者看见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工作场景:抓取、扫码、放置、封箱……在物流生产线边,一台具身智能机器人完成了从物品处理到包装封箱的全流程。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在业内看来,具身智能已成为我国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以及全球科技竞合的“关键领域”。
谈及具身智能,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近日公开表示:“中国的具身智能在5年到15年之间会出现像新能源汽车一样巨大的产业,并在全球领先。”
然而,在这一方兴未艾的赛道上,虽然企业数量激增、投资日益活跃,但基础核心技术突破性专利占比整体仍待提升。目前,具身智能正从单点突破迈向产业协同,从“野蛮生长”走向“生态共建”,开启生态化发展新阶段。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引领迈进期,如何避免“重复造轮子”、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创新突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证券日报)
相关文章:
激励更多民企站上创新“C位”05-13
差异化发展中谋篇布局05-13
凌雄科技荣获每日经济新闻“中国上市公司经典品牌案例及首席品牌官”等奖项05-12
美团独家投资A轮,「自变量机器人」连续完成两轮数亿元融资|36氪首发05-12
能制作近百道菜,覆盖十大菜系,烹饪机器人头部企业“发现者”落户华漕05-12
常见故障100%识别 我国货运铁路首套智能巡检机器人投用05-11
【贵州日报评论员文章】既要守牢底线又要追求高标|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05-11
专访周国辉|“科创先手棋”背后的浙江远见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