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从炼钢到造火箭!山东硬核“上天”,玩转商业航天新赛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0:13:00    

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齐鲁星座熠熠生辉。

15次海上发射、89颗卫星升空、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一站式”发射服务——当产业升级的战场从黄渤海畔延伸至近地轨道,齐鲁大地的空天梦想,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写下生动注脚。

山东商业航天有何最新动向?星空版图都有哪些“家底”?本期带您感受山东逐梦空天的硬核实力。

一个月时间,从造卫星到造火箭,济南的“问天之路”持续刷新纪录。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核准批复济钢集团卫星制造项目,消息一出引发业内轰动,该项目填补了济南乃至山东省在该领域的空白。

4月17日,济钢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安羚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此次多方战略合作聚焦火箭研制、航天复合材料、无人机制造及低空场景应用四大核心领域,标志着济南空天信息产业集群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同日,北京航天易龙科技有限公司到访济钢集团,双方围绕商业航天液体火箭项目建设展开深度交流。此前,济钢集团还曾赴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和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洽谈,就火箭制造等业务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一系列密集新动向,共同指向了一个关键词:火箭制造。这些企业作为商业航天领域里的佼佼者,将助力济南火箭产业发展再迈新台阶。

目前,天兵航天科技的火箭和试车台项目已经确定落户济南;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与济钢集团联合打造的深蓝济钢长清测试基地,已建成三大测试台。加上近期已经明确或有意向来济的商业航天企业,在不完全统计的情况下,济南未来招引的火箭公司将达到7家。

我国空天信息产业一直由国家主导,直到2015年,国家才正式开始鼓励商业航天发展。

2021年,济南出台首个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启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的历程。

2022年7月27日,“济南一号”发射;同年9月6日,“泉城一号”发射升空,济南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全面布局的城市。

2024年9月25日,AIRSAT星座01/02星(济钢1号、2号)发射升空;

2025年3月17日,莱芜·遥晟01、02号卫星发射升空……

为提升“造血”能力,济南先后引进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等8家科研机构,获批国家高性能电磁窗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等87个创新平台,并成功获批空天信息山东省实验室。

济钢卫星总装生产制造基地

可实现年产100颗500公斤级卫星

作为济南空天信息产业“链主”企业,济钢的探索之路从未停止。

早在2019年,济钢就瞄准时机与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合作,共同成立济钢空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向空天信息产业迈进。2023年开始,空天信息产业成为济钢主攻方向。在今年3月获批的卫星总装基地项目中,将落地山东省首条柔性化、智能化的卫星AIT制造产线。

现在的济钢,液体火箭发动机测试基地已实现常态化测试;计划建设的卫星总装生产制造基地,将具备年产100颗500公斤级卫星的能力;遥感卫星、商用小飞机产业基地等一批空天信息产业项目即将落地……

2023年1月15日,齐鲁二号、三号卫星发射升空,火箭整流罩上展示“山东”和“济南起步区”字样。

浴火重生的济钢见证着济南空天信息产业的崛起。济南着力发展商业航天产业,依托“卫星+火箭”双轮驱动,加快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集群。随着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内顶尖空天技术团队与创新资源持续向泉城聚集,推动产业链能级跃升,济南正以创新动能丈量浩瀚星宇。

东方航天港

打造商业航天海上发射“策源地”

谈起我国航天发射中心‌,酒泉、太原、西昌、文昌首先会跃入脑海,但如今,烟台海阳必须榜上有名。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是我国最年轻的卫星发射基地,也是我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

一组“航空大片”,见证了这里对星辰大海的超燃奔赴↓↓↓

2024年1月11日,全球现役最大固体火箭“引力一号”在山东海阳近海的中国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上发射成功。

2024年9月24日,在山东海阳市附近海域成功进行第13次海上发射,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八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24年12月19日,由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谷神星一号海遥四运载火箭,搭乘“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以“一箭四星”方式将天启星座04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25年1月13日上午,捷龙三号遥五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近海海域点火升空。

东方航天港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有生产制造能力又具备发射条件的海上发射母港,火箭制造园区和发射港区直线距离只有6公里,火箭生产组装完毕即可出厂发射。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航天港先后完成多个“首次”:国内首次海上发射、首次“一站式”海上发射、首次近岸海上发射、首次海上热发射、国内民营火箭的首次海上发射……

同时,东方航天港也正加快打造商业航天海上发射“策源地”,争取2030年前实现每年百次发射、量产百发火箭、天上百颗卫星,营收超过百亿,将海阳市商业航天产业打造成山东新质生产力新标杆。

全国首家!

网星商业航天产业联盟落地威海

2024年10月24日,由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网星航天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全国首个网星商业航天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举行。该联盟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导向,主要围绕商业航天的卫星制造、数据应用、载荷研制、网络建设等板块,开展产学研用等紧密合作,将为国内外航天企业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

通过联盟平台,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进航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速航天产业的商业化进程。同时,将助推威海高新区加快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未来产业聚集区,促进区域经济提档升级。

多个首创!

未来出行星座有了“青岛基因”

位于青岛胶州上合示范区的上合航天产业园,拥有国内商业航天首个智能化、自动化、高集成度的星座测运控一体化的控制中心,国内首个支撑自有星座应用服务的大数据中心,山东省首条北斗三号系统产品柔性自动化SMT产线。

作为上合示范区的重点项目,时空道宇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商业闭环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依托扎实的全产业链布局,时空道宇全面深化智慧出行、智能制造、多式联运、智慧城市、智慧海洋等领域的商业应用,打造全域覆盖的“未来出行”生态,推动商业航天发展向应用驱动迈进。

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一系列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规范不断出台。

2015年10月29日,《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发布,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步入航天领域;

2024年2月1日,《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到2035年,全面融入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布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空天信息等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跻身航空航天制造强省之列;

2024年5月29日,《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发布,提出支持商业航天发射,单个企业每年累计最高可获得补贴500万……

山东突出各市产业特色优势→

支持东营市聚焦航空服务链、空天高端制造链、空天信息应用链,打造国家大飞机战略承载地;

支持滨州市建设航空物流中心,打造全国航空制造和培训基地;

支持潍坊市打造全球航空发动机叶片生产基地,济宁市打造国家北斗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威海市打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地;

支持淄博市打造无人机产业融合示范区,日照市打造“通航+”新业态先行区;

支持枣庄市、德州市打造航空航天关键材料生产基地等。

政策效应带来厚积薄发。山东不断完善航空航天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优质企业和项目招引力度,着力推动空天信息领域应用,战略服务、民生服务、生产服务、消费服务能力加快提升。

“东方破晓、逐梦星空”。近年来,山东以“航天+”战略为引领,构建起覆盖卫星研制、火箭发射、数据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以“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的全域布局,成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新高地。济南空天信息、青岛通用航空及卫星通信、烟台商业航天产业核心集聚区等重大项目形成协同矩阵,随着济南火箭产业拼图的逐渐完善,山东已形成“箭指苍穹、星耀齐鲁”的空天产业生态。

航天产业的突破,本质上是新质生产力的突围。当越来越多的“山东星”闪耀太空,越来越密的“山东箭”刺破云霄,山东商业航天的星辰征途,每一步都将踏出创新的回响。(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相关文章:

科普进校园 共赴航天之约04-24

上海:给予商业航天发射保险贴费支持,按保费总额的50%进行补贴04-24

跟着影视剧游山东,好客山东等你来打卡~04-24

从炼钢到造火箭!山东硬核“上天”,玩转商业航天新赛道04-24

新华深读丨太空新基建:中国商业航天提速04-24

下周一起,济南万象城省博片区通行有变04-24

4月24日—25日在德州举办!山东这场文旅大会有哪些看点?04-22

中越海警开展2025年第一次北部湾联合巡逻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