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品区·周末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7:35:00    

要说近期上海的城市热词,“量子城市”肯定算一个。

“量子城市”是一个抽象概念。简单说,就是借助量子理论的“量子化”和“量子纠缠”概念,打造时空联动、虚实相生的数字体系,是上海探索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

去年底,上海量子城市时空智能创新基地正式开启,计划落地28个应用场景。首批先导应用场景6个,其中,“美好生活掌中宝”“燃基智网”的两个先导应用场景均在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即将于近日开展试点。

量子城市应用场景落地后,社区未来会是啥样的?为什么选在这样一个老旧社区进行试点?

曹杨新村全景

深厚的集体认同感是创新基础

曹杨新村,是建于1951年的新中国首批工人新村,曾经有着许多荣光。凡是在曹杨新村街道任职的干部,新上任后必去一个地方:曹杨新村村史馆。

村史馆内,从1951年陈毅市长批示建设的文件影印件、当时著名设计师汪定曾设计手稿等珍贵史料开始,全景式展示曹杨新村70余年的变迁历程。

七十载悠悠岁月,工人新村“变老”了。目前,曹杨新村老龄化率高达46.5%,老旧住房占比80%。这些天然条件,似乎和前沿科技并不沾边。

而在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春辉看来,作为上海最早的工人聚居区,曹杨新村形成了高密度的熟人社会网络和深厚的集体认同感。这种社会资本,在社区数字化转型中,成为宝贵的信任资源,使得居民更愿意尝试新服务。同时,长期形成的社区参与传统,也为各类创新项目落地,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若将时间线拉长一点便可发现:曹杨新村始终是试验田,一次次抓住了前沿风口。

仅近5年的数字化试点就包括:全市首批“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试点;全市首个“一键叫车”、“刷脸叫车”便民服务试点;全市首个“区级线上解纷平台”;全区首个为老服务“一键通”项目试点等。

纵观这些试点,它们多呈“小而美”,以老年群体实际需求为导向,而非盲目追求技术先进性,从而精准识别痛点。

举个例子,2020年9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对《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曹杨新村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立即开展征询。居民吴阿姨在一场征询座谈会上,提出老年人打车出行难问题。

基层立法联系点立即通过人大代表牵线,联系市相关部门,并促使街道相关部门加紧对接。2021年6月,上海终于在曹杨新村街道开启了“一键叫车”、“刷脸叫车”便民服务试点。

居民使用“一键叫车”

还有其他“试验田”。比如,遇到下雨出门不便,曹杨新村老年居民习惯打开“饿了么”APP,搜索“长辈版”,进入“爱上食·社区长者食堂(武宁店)”,挑选心仪的美食套餐。“饿了么”APP会识别老人的身份,自动将街道老年助餐补贴与平台红包优惠叠加,让老人享受社区食堂同品同价。这是针对居民用餐需求,普陀区内首个打通为老助餐补贴与外卖平台合作的服务项目。

为了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街道除了传统授课外,专门设计“做一天曹杨人——长者智能技术提升微旅游线路”,以“健康City walk+数字现场教学”方式,让老年人在实景互动中学习。

可以说,从助餐到出行,从购物到学习,曹杨新村形成了“需求发现—方案设计—效果评估—迭代优化”的完整机制和创新闭环。

居民在外卖平台选择社区食堂点餐

数字化升级,提高便利度与精准度

这次的量子城市先导应用场景试点,也因为有前期的坚实基础——

早在2023年,曹杨新村就携手上海市测绘院发布全市首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地图”,随后推出2.0Pro版,打造“数据采集”+“辅助决策”一体化工作平台,探索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数字孪生圈。

“美好生活掌中宝”正是量子城市为应对老龄化社会需求,依托“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场景的设计产品,对衣食住行等社区服务进行可及性、便利度、精准度的数字化升级。

这一场景依托“随申办市民云”,构建“掌上生活圈”和“社区议事厅”两大功能模块。既有“掌上地图”设施实时查询、“数字集市”便民商业线上服务、“精准触达”消息个性化推送功能,也有“听我一言”居民建议反馈、“投我一票”需求及方案评选、“看我一眼”社区优秀项目展示等功能。

通俗点说,居民可以在手机上,通过VR看到各类社区服务设施的实景和活动空间,实时获得活动信息等数据,并随时反馈意见,选择线上服务或线下参与。这些用户行为,又对政府部门及规划师提供了有效的改进路径。

“燃基智网”则通过打造燃基智网赋能平台,对城镇燃气开展“望、闻、问、切”,实时掌握燃气管线空间位置及安全动态,可有效提升社区的燃气安全。

眼下量子城市试点在即,街道已经频频接到居民电话:“试点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想试试!”

“美好生活掌中宝”应用

老年人愿意尝新,也有消费能力

老工人新村的“想试试”,不仅体现在数字化升级,还有新消费场景方面。

两年前,记者在曹杨新村采访,听到一位社区干部感叹:偌大的曹杨新村竟然没有一个咖啡馆!

但就在这两年,曹杨新村已悄悄冒出来10余家咖啡馆,有星巴克、Manner、瑞幸等品牌连锁,也有又山咖啡、小半咖啡等小众网红。

咖啡馆里还出现了首创:在花溪路与兰溪路路口党群服务中心的幸福曹杨×MANNER咖啡店里,应街道要求,推出曹杨与Manner首个社区联名款咖啡,很受居民欢迎。

小小的咖啡变迁,折射出老工人新村的焕新。一方面,老年人愿意尝新,也有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年轻力量的注入,为其拥抱前沿提供了新动能。

曹杨与Manner首个社区联名款咖啡

武宁路沿线的大院大所凭借技术深入曹杨新村数字化转型,上海市测绘院目前已参与相关国家标准的编制中。

洲际集团旗下新品牌筑格酒店全国首店——上海武宁筑格酒店,致力于为年轻一代打造兼具“家般舒适”与“生活美学”的酒店体验,计划二季度末开业。

今年以来,已有十几批楼宇更新团队主动找到街道,希望有机会参与曹杨新村的老旧商务楼更新。

曹杨新村现在不缺人气,缺的是消费的好地方!”许春辉说,“随着量子城市‘美好生活掌中宝’的助力,将会有更为精准的规划布局。届时,开放式的平台会让我们收集到所有关心曹杨新村的人的意见建议。”

曹杨新村最美“落叶季”

老社区可以成为城市创新策源地

曹杨新村的实践或可说明,老龄化社区并非技术创新的“洼地”,反而可能因迫切需求成为试验田。

这让记者联想起上海的曲阳路街道、临汾路街道等老旧小区,其实都有类似的数字化先锋经验。

虹口区曲阳路街道从10年前首创全岗通,到如今全国推广的数字全岗通,经历4次迭代,一任任干部接力,不断丰富老旧小区数字治理场景和数字化风险预警体系。

依托“数字全岗通”系统,街道开发“事件库”模块,汇总居民区负责处理的投诉件,并提供交叉分析服务,协助居民区科学防范化解矛盾纠纷;新增“楼组自治”模块,通过数据分析,为社区每个楼组的治理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和精准画像。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也在多年前就开始场景应用的尝试,以“数字家园”建设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和基层治理难点堵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全景图”。“民情日志”“数字驾驶舱”“社区大脑”等场景纷纷推出,进一步为基层减负增能。

它们的共性在于:社区有良好的群众自治共治基础,以需求倒逼技术适配;基层组织有创新执行力,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降低创新成本,最终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具体场景。

当“老龄化+数字化”融合发展,老旧社区同样可以成为城市创新的策源地。

但正如曹杨新村街道干部所言:“我们这里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只有坚持‘沉下去、走到老百姓中去’,听取百姓所需,给予及时反馈和采纳,才能打破自己固有观念,重塑创新理念,并形成信任闭环。”

这也提醒我们:城市的终极前沿,其实不在技术,而在人心。

曹杨新村街景

原标题:《品区·周末侃 | 上海量子城市试点在即,最老工人新村又一次“想试试”》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周楠

相关文章:

品区·周末侃04-05

3.6万套房免费住,珠海“安居实验”改写人才竞争底层逻辑04-03

黄河路街道科兴社区开展“倡导文明祭祀,移风易俗新风尚”活动04-03

江西萍乡经开区:一顿热乎饭 温暖老人心04-03

刚刚,美团宣布为骑手补贴养老保险04-03

民乐工业园区复兴苑社区开展“安全装修 共筑幸福生活”装修安全宣传活动04-03

中国之城|重庆奉节:挂在山上的城市04-03

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智驾”什么时候安全?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