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工业生产追求极致精准,“AI+工业机器人”应用尚在探索初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21 07:33:00    

AI大模型能否让工业机器人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广泛使用?答案是:暂时还不能。

“目前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对AI技术的使用处于初级阶段,短期内(三到五年时间),仍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2月19日,在上海市闵行区经委举办的“智汇闵行”制造业智能制造沙龙活动之“走进发那科上海工厂”活动上,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那科机器人”)市场部副部长张海峰分享了他在AI结合工业机器人领域中的个人思考。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张海峰

张海峰称,目前AI技术成熟度和企业客户实际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走进发那科上海智能制造体验中心,“机器人造机器人”的科幻场景似乎已经走进现实。工厂基地,一排排形态各异、功能多样的工业机器人正忙碌着,有的是倒酒、制作咖啡的服务员,有的替代车间工人在装配新能源车身,分拣货物、拧紧超大扭矩。

可以倒咖啡、倒酒的工业机器人

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了解到,发那科机器人在搬运类机器人、视觉识别类机器人等一些应用已经开始和AI技术结合使用,但还未能大范围展开使用。

张海峰表示,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执行阶段、移动功能延伸阶段、感知阶段、自主决策阶段。

其中机器人感知阶段又分为触觉感知阶段和视觉感知,用于解决定位问题。视觉感知重点是解决机器人能否看到的问题,触觉感知则侧重于明确摆放物体所在的位置,进而能自主判断机器人能否抓取并执行相应操作。机器人在感知到物体并能抓取之后,最终形成自身的决策能力,在这一过程需要人工智能发挥作用。

张海峰称,企业生产非常看重良品率,现有AI技术在判断上会出现失误的情况,无法保证达到100%的良品率,如果出错的话,风险则需要企业来承担。“比如拧螺丝这道环节,如何让机器人加入人工智能技术识别、抓取、判断出来这颗螺丝应该怎么抓、状态如何调整,还有待考察。”张海峰说,现阶段AI技术还是在单点应用比如视觉识别类结合使用。

此次沙龙活动分享的Robotics星猿哲((XYZ Robotics)专注于移动复合机器人和 3D 视觉产品研发。该公司首席商务官、联合创始人邢梁立博告诉澎湃科技,从长远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可以结合的功能点很多,在不同维度会有不同的应用,比如检测类工作是体现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很好形式。但技术的成熟度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比如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做清洁、陪伴,可能未来三到五年都很难实现。

邢梁立博称,AI人工智能现在主要的问题在于很难做到100%的准确,只能说逼近95%。但对于工业机器人,这种精度不能接受,工业生产需要追求极致的百分百准确。而在服务场景中,协作机械臂的AI应用会更多。

邢梁立博也提到,当前机器人的渗透率其实并不高,全球机器人保有量大概在百万台级别,渗透率难以进一步提升,是因为目前很多应用场景非常复杂,今后机器人技术迭代的速度会更快。

过去一年,为提升企业对智能化相关政策的知晓度和理解度,闵行区举办了多场政策宣贯会和系列沙龙活动,其中“智汇闵行”制造业系列沙龙活动已成为企业间学习借鉴和沟通交流的平台。

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

相关文章: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乱云飞渡仍从容 “上海精神”照前路09-02

大华继显:升地平线机器人-W目标价至8.88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08-28

第一大权重股寒武纪爆涨逾8%,超越茅台成为A股“新标王”!含“寒”量超15%的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单日“吸金”近5千万元!08-28

人工智能,重磅利好!08-27

创新,让产业升级环环相扣08-26

外媒: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作用08-23

走进深蓝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清除率达到99%以上08-23

千队角逐,文旅共舞,全国桥牌锦标赛嘉定落幕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