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吴清:支持具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优质企业融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24 19:02:00    

红星资本局2月24日消息,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新型工业化》发布《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更好服务新型工业化》文章表示,要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方向。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

吴清表示,资本市场将继续做好“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大文章,支持具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优质企业融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吴清还指出,资本市场要将服务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重要内容。证监系统也将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体现资本市场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中的担当作为,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五方面强化资本市场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中的作用

吴清指出,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一总目标,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体现资本市场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中的担当作为,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一是进一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深入研究相关企业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在投融资、激励约束、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丰富资本市场的工具、产品和服务。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股债期市场协同效应。优先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型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质效。

二是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增强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适配性。持续推动“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落实落地,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深入研究完善发行上市、私募创投等制度安排,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和适配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上市公司结构。

三是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在当前全球产业变革和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亟须发挥好企业并购重组的关键作用。下一步,将抓好“并购六条”落地实施,在推动产业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典型案例,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服务上市公司转型升级。

四是促进长期资金入市、壮大耐心资本。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等目标,继续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推动形成“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同时,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五是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严惩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三公”,促进强本强基。同时,鼓励践行“五要五不”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督促上市公司、行业机构等坚守法治诚信、契约精神,履行信义义务和受托责任,涵养“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股权文化,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优良“软环境”。

吴清称,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最重要引擎。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资本市场要积极融入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突出发挥资本市场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集短钱变长钱,集小钱变大钱”“化储蓄为资本”“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资本市场能高效集聚配置资源,加速科技产业融合,激发企业家创业精神,契合科创企业“投入大、周期长、迭代快”等特征,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将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重要任务

吴清指出,2024年以来,在落实新“国九条”,形成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过程中,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重要任务。

具体包括,健全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优化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和并购重组的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创企业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债券市场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持作用,境外上市服务有效提升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企业的融资效率,积极发挥期货市场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持作用,积极引导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支持科技创新。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共581家,首次公开发行(简称IPO)融资9176.12亿元。创业板注册制后新上市公司558家,IPO融资5380.72亿元,大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24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共262家,累计融资552.37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超八成。新三板挂牌企业6101家,其中科技型企业388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48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91家。

证监会联合工信部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现已公示26家专板建设名单,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全链条服务。截至2024年底,专板共服务企业11908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0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315家。

吴清表示,主板突出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大盘蓝筹”特色,科创板坚持“硬科技”定位,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优化创新红筹架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未盈利企业上市制度,提高制度包容性、适配性,资本市场服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能力大幅提升。

在并购重组方面,2022—2024年,沪深两市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共披露并购重组交易4115单,交易金额1.25万亿元。

吴清指出,证监会多措并举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不断优化并购重组政策环境。如提高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优化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建立健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硬科技”企业并购重组“绿色通道”等,进一步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充分发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创企业的支持作用方面,2021—2023年,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年均新增投资本金1.2万亿元,约占同期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3%—4%。行业投向半导体、新能源、计算机应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领域规模占比连续提升,2023年上述领域新增投资项目1.4万个,新增投资本金4822亿元,占全年股权投资增量的45%,精准支持新质生产力代表性行业。注册制改革以来至2024年三季度末,近九成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和五成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获得过私募基金支持。

吴清表示,我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已发展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作用日益突出,是促进耐心资本形成、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认真贯彻落实《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的通知》,不断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发展法规政策环境。

编辑 肖世清综合证券时报等

相关文章:

美国市场注射剂ANDA获批数量国内第一,成都这家药企“凭什么”?02-24

政协委员报到!成都进入“两会时间”,今年这些话题受关注→02-24

中汽协:1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205.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4.7%02-24

吴清:支持具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优质企业融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02-24

全国首创AEO企业海关管理专员制度!成都海关出台这项措施→02-24

黄浦江畔的“AI超级工厂”,如何重塑格局02-24

CSR周刊:强生“此地无银”公益项目正式启动,安踏茁壮成长公益计划燃情启航02-24

港股地产股走高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