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晚间,宁波银行发布2024年报显示,其总资产首破3万亿元大关,以15.25%的同比增速领跑行业。
在规模跃升的同时,其资产质量也持续得到改善:0.76%的不良贷款率连续17年稳居1%以下,389.35%的拨备覆盖率构筑起行业最高等级风险防线,净利润271.27亿元蝉联浙江银行榜首,展现规模、质量、效益的黄金三角平衡。
这份"优等生"答卷的背后,是差异化战略的十年坚守。宁波银行精准卡位"大银行做不了、小银行做不好"的策略,以"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四化体系重构增长逻辑。
当银行业步入存量竞争时代,这家城商行的逆周期表现,重新定义中小银行的高质量发展范式,为城商行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宁波样本”。
总资产破3万亿:规模与质量的平衡之道
2024年,宁波银行总资产首次突破3万亿元,这一里程碑不仅是规模扩张的体现,更是其“规模增长与质量提升”双轮驱动战略的成功实践。
从核心指标来看,宁波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达到31,252.32亿元,同比增长15.25%,增速显著领先于上海银行(4.57%)和南京银行(13.25%)。这一增速不仅反映了其在规模扩张上的强劲动力,更印证了其“规模与质量并重”战略的有效性。

在负债端,宁波银行展现出强大的吸储能力。截至2024年末,其客户存款余额达到18,363.45亿元,同比增长17.24%,增速高于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多数同业。这一亮眼表现得益于其数字化平台对公、私客户的深度绑定,以及精细化定价策略对负债成本的有效管控。
同时,资产端的贷款投放也成为宁波银行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其贷款及垫款总额增至14,760.63亿元,同比增幅达17.83%,显著高于其它城商行。这一成绩背后不仅反映了宁波银行在区域经济中的深度渗透,也体现了其在信贷投放上的精准布局。尤为注意的是,公司银行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42%,在2024年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显示出该行在对公业务领域的强劲拓展能力。
有业内专业人士指出,宁波银行的“深耕区域经济+多元利润中心”战略是其出圈的重要驱动力。宁波银行通过构建“9+4”利润中心矩阵,打造了9个公司本体利润中心和4个子公司利润中心,实现了多元化的盈利来源,依托区域深耕与牌照协同打造规模扩张的差异化路径。
2024年,宁波银行在公司银行、零售公司等本体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的基础上,积极扩展子公司业务并培育成为新的增长极。数据显示,永赢基金非货规模突破3,516亿元,永赢金租净利润达25.51亿元,轻资本业务贡献显著,有效对冲了净息差收窄的压力。此外,宁银理财管理规模达到4,735亿元,宁银消金贷款余额达590.4亿元,子公司与母行业务形成互补,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区域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风险管控:以“零容忍”筑牢资产质量防线
董事长陆华裕在年报致辞中表示:“筑牢风险屏障,以稳健经营推动银行长远可持续发展,防控风险是银行经营的永恒主题。”
2024年,宁波银行持续树牢金融安全大局观,从源头防范化解风险。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2.67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76%,连续17年保持在1%以下;拨备覆盖率高达389.35%,风险抵御能力稳居行业前列。这一表现不仅体现了其在风险管理上的深厚功底,也为其持续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较低不良率的数据背后,全流程风控机制是宁波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支柱。秉持“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理念,宁波银行通过统一的授信政策、独立的审批体系以及数字化预警系统,将风险管控前置化。其贷后回访覆盖率达到100%,并通过深度嵌入行业与产业链研究,优化授信决策流程,有效规避周期性风险。这种全流程风控模式不仅提升了风险识别的精准度,还为宁波银行在复杂经济环境中保持资产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数字化风控转型则是宁波银行构建技术护城河的关键。财报显示,宁波银行每年将5%的营收投入金融科技,当前已建成400余套科技系统,覆盖风险识别、监测和预警的全流程。其风险管理系统通过AI建模和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识别违规挂靠、虚假贸易等潜在风险。以“财资大管家”为例,该平台为某矿业企业搭建了21项风控模型,将风险管理从传统的“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显著提升了风险防控的效率和前瞻性。
而资本充足与风险抵补能力是宁波银行长期稳健发展的核心保障。截至2024年末,其资本充足率为15.3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3.59%,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兼顾了资本效率。这种平衡能力不仅为其未来的业务扩张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其在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提供了保障。
事实上,宁波银行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不仅为抵御风险提供了缓冲空间,也通过内生盈利积累和资本管理优化,实现了风险覆盖与股东回报的平衡。2024年,宁波银行现金分红为每10股派9元,每股分红达0.9元,分红比例为22.77%,远超部分同业水平。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其对股东回报的重视,也反映了其强大的盈利积累能力和稳健的资本管理策略。
科技驱动服务升级,深化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金融科技浪潮下,宁波银行以“数字化”为引擎,重塑服务模式,并积极响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五篇大文章”的号召,探索未来增长新范式。
2024年,宁波银行推出了多个数字化平台,如“鲲鹏司库”、“波波知了”和“设备之家”,这些平台构成了一个服务生态闭环,全面覆盖了企业资金管理、法律咨询、设备融资等各类场景。
在科技金融领域,宁波银行通过“公司-零售-投行”协同联动的服务体系,构建了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圈。以入选“2024银行业ESG普惠金融实践案例”的“快审快贷”为例,该产品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重构传统抵押贷款流程,将评估、审批等环节效率提升数倍,累计为超过2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同时,宁波银行以“绿色、安全、可持续”为原则,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
此外,宁波银行还积极推进养老金融品牌建设,完善“账户、产品、服务”三大体系,针对养老客群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养老金融服务,助力养老事业的发展。而在数字金融领域,宁波银行行积极探索大模型技术平台体系等新技术的应用,在财富管理、零售公司、客服中心等领域进行场景试点验证,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巩固本土市场优势的同时,宁波银行正加速推进"四化"战略升级。通过跨境金融、离岸业务拓展增长空间。其“鲲鹏司库2025版”已支持企业全球化资金管理,宁银理财正探索QDII等跨境投资产品。
在金融业回归本源的背景下,宁波银行通过服务实体经济的轻型化转型、科技赋能的生态化布局以及以资本效率为核心的精细化运营,为中小银行突破同质化竞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正如宁波银行董事长陆华裕在致辞中所言:“守正者稳,创新者进。当前,银行业正处于大分化、大变革的关键节点,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分化。我们始终坚信,唯有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以长期主义锚定价值创造,方能行稳致远。”
宁波银行2024年的业绩表现,无疑是其从“双优生”到“领跑者”的进阶之路,也印证了其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的成功。当行业步入存量博弈时代,这家扎根长三角的城商行正以“质效优先”的新范式,演绎着从规模领跑者到价值创造者的进化论。其探索不仅为区域性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更可能重新定义中国区域性银行的成长边界。
相关文章:
IPO雷达|悍高集团过会!62%的扣非净利增速与行业不符,近半研发人员为兼职04-12
杭州挂牌钱塘区3宗涉宅用地,起始总价25.73亿元04-12
完成证券简称变更 国泰海通正式登陆A股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