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万亿产业爆发前夜,上海人形机器人军团最新策略流出,还有与旧金山相似范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07:08:00    

人形机器人,是继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又一颠覆性产品。

2022年,特斯拉重启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行业为之一振。今年1月,马斯克透露,特斯拉计划在今年生产数千台套Optimus。若进展顺利,明年产量将达5至10万台。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

而国内,在政策端,工信部已于2023年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在行业端,小米、华为等科技公司,比亚迪、广汽、奇瑞等车企,以及大批制造业龙头已入局人形机器人。据业内统计,去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形成了27.6亿元的产值,该数字今年有望翻倍,到2030年或突破千亿元。

业内几乎没有争议,人形机器人是万亿级的产业,当下正处在爆发前夜。

习近平总书记4月29日调研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上海要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令沪上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创业者振奋不已,这份精神鼓舞正化作不倦不灭的创新伟力——政策引领夯实底座、企业竞逐技术高地、产业链条加速耦合,上海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正积蓄着引领全国的澎湃动能。

智元机器人——让机器人拥有“大脑”

4月30日上午,回忆起4月29日向总书记汇报的时刻,“稚晖君”彭志辉仍难掩兴奋。

身为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在“模速空间”具身智能展区,向总书记介绍了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具身智能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发展情况。“人形机器人是未来最有希望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物理形态,也是这两年国际科技领域竞争的热点。智元机器人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融合创新,让机器人拥有了‘大脑’,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自立自强,还带动了零部件产业链能力的提升。生产从实验室手工生产升级为工厂规模化量产,整体降本提效明显。”

据新华社

面对灵魂拷问,智元灵犀X2情商在线

彭志辉以关节技术举例,关节直接影响机器人的运动性能,相比于两年前,其峰值性能提升了一倍,国产化率达100%,灵巧手也从11个自由度提升到20个自由度,能模仿人手的高级运动功能,具备初步感知能力。

据他介绍,具身智能正在全面重构人机协同的交互和作业范式,当前已在柔性制造、交互服务、科研教学、特种替身、仓储物流等场景实现小规模商业落地,预计3年内还将催生康养陪伴、商业服务等十余个新兴细分市场。预计到2027年将形成“基础硬件—垂直场景—生态服务”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钛虎机器人——自主可控的核心关节

不久前北京亦庄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来自上海的钛虎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T170参赛。T170身高1.7米、自重48公斤,具备单手5公斤负载能力。当测试员对T170施加推搡等外部干扰时,它能迅速恢复平稳状态。

北京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海钛虎人形机器人T170(中)参赛

这背后,是先进的控制算法与硬件优化的结合。在机器人运行过程中,所有关节的实时数据及各类传感器数据均在机器人的‘大脑’(控制芯片)中进行动态建模与运算,并通过每秒近千次的高频反馈机制向电机发出精确指令,从而确保系统的动态平衡与稳定性。

钛虎的人形机器人主打轻量化设计,1.7米的身高,自重仅48公斤,相比于行业普遍60至70公斤的水平有着明显优势。

一体化关节作为机器人成本占比最高的环节之一,处于产业链上的核心生态位。目前,钛虎的一体化关节产品的核心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高性能电机技术的空白,已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各类作业机器人、防水防爆和航空航天等下游场景。据悉,基于最新的一体化关节和轻量化设计,钛虎新的机器人还能够实现单腿跳跃操作。后续,钛虎将发布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高度涵盖0.9米、1.3米、2.3米和3米,并且开源整体结构和运控算法,满足不同场景客户的开发和应用需求。

钛虎机器人的优势产品一体化关节

钛虎创始人之一易港,是“95后”新生代力量,于2020年创办钛虎机器人。易港说:“习近平总书记说,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这让我们非常激动。现在,正是我们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好时候。我们一定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

傅利叶——通用人形机器人累计出货数百台

曾在2023年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创新发展殷切嘱托的傅利叶,今年4月29日,其GR-2人形机器人在“模速空间”展出。

这是傅利叶的第二代机器人产品,身高175cm,体重63公斤,全身覆盖53个自由度,所搭载的由傅利叶自主研发的十二自由度灵巧手,可对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实行精准抓握。而其全新版本的一体化执行器FSA 2.0,则为GR-2提供更强劲的动力与更精准的运控,适配人体主要关节的运动仿生形态,实现高动态响应,更灵活、耐冲击。

傅利叶GR-2有灵活的上肢操作能力

作为一家扎根上海、面向全球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公司,傅利叶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突破技术瓶颈。目前,傅利叶已发布两款全自研的GRx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累计出货数百台。在康复养老应用场景,傅利叶陆续推出了30多款智能康复产品,产品出口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上万家医疗康养终端机构。傅利叶近期还开源人形机器人Fourier N1本体和人形机器人高质量数据集,加速中国科创企业的全球技术影响力。

在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看来,上海具备发展具身智能产业的优质土壤,无论是技术积累、人才集聚,还是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与积极的政策环境,都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高密度的科研人才和集中的产业园区,为研发测试、技术验证以及跨领域合作创造了高效便捷的条件。同时,丰富的应用场景与完善的制造配套体系,也为具身智能技术的快速落地、商业化转化及研发成本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顾捷透露,傅利叶正积极推进导览咨询、学术科研、医疗康养等多元场景下的人形机器人应用落地,同时不断拓展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未来,我们将锚定创新这一主题,继续潜心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实现在具身智能领域的突破和领跑,为上海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卓益得“行者二号”——马拉松唯一未换电池机器人

最近,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行者二号”人形机器人在两项体育赛事中表现不俗:在北京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上,“行者二号”获得季军。虽然速度上不如冠亚军,但它是参赛者中唯一没有在比赛中途更换电池的机器人。在随后举行的无锡惠山机器人运动会上,它作为全场唯一的长跑选手,在不换电、不换机器人的情况下顺利跑完了5公里。

“行者二号”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

续航时间长、下肢运动稳定性强、体重轻,是这款人形机器人的三大特点。卓益得创始人、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清都教授介绍,“行者二号”是他带领团队经过4次版本迭代取得的成果,它身高1.7米,整机重量仅28公斤。与身高相仿的其他人形机器人相比,其重量要轻40%左右。

在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机功率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机器人身体轻了,续航能力才会增强。“行者二号”的续航能力是大多数人形机器人的6倍左右,所以在北京“半马”大赛和无锡惠山运动会上没有换电池。

这款机器人身轻如燕、步态稳定的秘密在哪里?李清都说,它是业内首款基于仿生肌腱驱动技术的模块化人形机器人,采用肌腱与分布式电机协同驱动,关节刚度动态可调。基于仿生学设计,“行者二号”具备了类人步态和多地形自适应能力,能耗较同类产品少25%,动态续航时间长达6小时。

如今,卓益得将这款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设定为提供情绪价值的服务业领域,如文化旅游和家庭陪伴。由于“行者二号”对关节峰值扭矩的要求远低于其他人形机器人,它身上的电机都很小,包裹“皮肤”后,更适合做成形象接近真人的机器人,给人们带来亲切感。

“电科机器人一号”——接近人类快步行走水平

与卓益得“行者二号”不同,中电科21所研发的“电科机器人一号”适用于智慧物流领域。这款机器人的最大行走速度为6.5公里/小时,接近人类快步行走水平。基于自主导航规划,它能稳定跨越15厘米台阶和20度斜坡,适应复杂的工业场景。

中电科21所人形机器人项目负责人蒋志勇博士透露,研究所正面向智能制造需求,研发新一代人形机器人,预计今年6月底完成样机测试。新一代产品将在功能和性能上将实现飞跃:最大行走速度提升至10公里/小时,逼近国际领先水平;支持自主倒地恢复、电池快拆、自动充电等功能,提升长期作业能力。“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将在电科集团内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同时,为保障机器人的研发与产业化,中电科21所正在搭建人形机器人中试线、训练场、智慧物流分拣和搬运的专用测试场景,涵盖整机组装、可靠性验证、动态运动测试、操作能力测试、应用验证等全流程,为技术迭代和商业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电科机器人一号”在搬运物品。

国地中心——年沉淀千万条机器人数据

旧金山机器人初创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简称Pi)去年10月发布了首个通用机器人基础模型π0。被该模型“附体”的机器人,可执行多种繁复家务。Pi公司率先以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来修炼具身智能,使机器人“泛化”出烧饭叠衣、装配修理、保洁照护等样样在行的复合能力。Pi公司的实践旨在证明,大语言模型“大力出奇迹”的尺度定律,在具身智能模型中依然奏效。

而在距离旧金山近万公里的上海,也有相似的范式——

今年初,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沪启用,首期已部署超百台异构机器人,来自智元、傅利叶、开普勒等近10家机器人公司。该训练场的深远意义,在于实现人形机器人数据的规模化收集和生产,为开发一个通用型机器人基础模型提供关键支撑。据透露,今年,训练场有望沉淀下1000万条数据,从而形成业内规模领先的异构人形机器人数据集,成为支撑机器人基础模型进化的高质量语料。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机器人对垒踢球

机器人擦桌、抓取胡萝卜丝等

该训练场坐落于张江模力社区,由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简称“国地中心”)搭建。国地中心是上海市与工信部共建的人形机器人领域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认为,人工智能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已真切影响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现在要写作、要查询、要整理思路,我们求助于DeepSeek、chatGPT,而随着技术和数据资源的积累,未来人工智能将接管脑力劳动、解放体力劳动,帮助我们挺进星辰大海。”

在许彬看来,具身智能需要跨学科协同,需要人工智能、机器人、材料科学的深度融合,也需要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驱动。具身智能的商业化应用已开始起步,但仍属于“从1到10”的规模化前夜,需要耐心资本支持、技术打磨与场景适配。这需要国家从政府到开发者的共同努力。

“国地中心的建立,代表着国家在具身智能产业迎难而上、创新求真的决心。相信在国家的引导下,国地中心将持续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复制新能源汽车的成功,大大推动人类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为人类文明成就更辉煌的未来!”许彬说。

原标题:《万亿产业爆发前夜,上海人形机器人军团最新策略流出,还有与旧金山相似范式》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晔 俞陶然 查睿

相关文章:

“五一”特刊·致敬工匠丨“机车心脏医师”潘春望:毫厘之间护航钢铁动脉05-01

万亿产业爆发前夜,上海人形机器人军团最新策略流出,还有与旧金山相似范式05-01

广东:推动政府等公共服务机构率先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04-30

从安防到场景数字化,海康威视如何破局?| 探访新质生产力先锋系列04-30

市职业健康保护数字化展示馆启用,为国内首创职业健康保护沉浸式科普教育平台04-30

数字赋能新质生产力 北疆崛起“中国云谷”04-29

七贤论道 | 女王郑钦文到底还行不行04-29

韩发现AI存储设备工作新机制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