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隧道建造打通数据孤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07:49:00    

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近日在郑州成立,标志着我国隧道建造进入数据化、智能化、规范化新阶段。

我国隧道建造发展迅速,近5年来,年均建成隧道里程超4000公里,在建和在役隧道总规模居世界首位,为铁路、公路、地铁、水利、能源、国防等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规模遥遥领先的背后,是我国不断提升的隧道施工装备智能化水平。

在施工方式上,盾构/TBM已成为隧道建造的主流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盾构/TBM法作为高度机械化的隧道施工方法,具有安全、优质、高效的特点。

在盾构装备上,目前,我国已成为盾构/TBM装备全球最大生产国。2023年生产数量达661台,广泛应用于各类隧道建设。装备出口约4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丰富的业绩和国际行业认可度。

也要看到,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盾构/TBM隧道建造的数据化、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当前,隧道建造行业面临着数据挖掘技术分散、标准不统一、应用场景受限等诸多痛点。”中铁隧道局首席专家、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洪开荣说。

洪开荣介绍,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的成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通过数据互联互通,打通“数据孤岛”,打造行业数智生态新范式。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伟告诉记者,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依托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建立,本着“开放包容、互助互益、自愿加入”的原则,搭建社会共享平台,促进共同体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共赢。以数据共享为纽带,共同促进产教融合、产研融合、产用融合,技术创新攻关;共同优化资源配置,催生新业态、培育新模式,成为产业转型共同体。

据了解,共同体成立后将聚焦三大核心任务:共建数据底座,构建行业统一数据中心,制定数据标准,推动全链条数据共享;协同技术攻关,联合攻克盾构/TBM核心算法,赋能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产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国内首个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先锋·隧道大模型”也与共同体同步发布。

专家认为,隧道建设行业“绿色低碳、智能高效”趋势越发明显,随着新兴技术的深度赋能,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必将深入发展。

“隧道施工经常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像断层、溶洞等隐患,过去很难实时探测预报;如今有了隧道大模型赋能,某些应用场景的预报精准度已突破90%。”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总工程师李凤远说。

中国中铁副总裁黄超表示,此次大模型的发布,将有力推动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由传统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决策转变,标志着隧道建造已经进入“AI+”时代。

据了解,目前,“先锋·隧道大模型”已构建起贯穿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全生命周期场景+AI的数智互馈赋能技术体系新形态,并在高原铁路隧道、崇太长江隧道等工程中完成了验证,实现隧道建造的安全、优质、高效、绿色。(经济日报记者 齐 慧)

相关文章:

上汽通用“牵手”Momenta,别克至境L7将化身“AI驾驶宗师”08-21

隧道建造打通数据孤岛08-21

百度:海外出现大量蒸汽机MuseSteamer虚假网站,谨防受骗08-19

选择山东 商聚临沂 共赢未来丨聚力赋能,走向蓝海任驰骋08-19

明星基金经理“翻车”,800亿规模申万菱信,该如何突围?08-18

一镜到底!看世界最大水下盾构隧道今日贯通08-17

智慧“天眼” 竖起水域安全“电子网”08-16

人形机器人:从“跑起来”到“用得上”还要多久?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