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关系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标准:
合同形式:
劳务关系通常通过劳务合同建立,这种合同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
主体平等性:
劳务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即劳动者和用工者,通常是平等的主体,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工作内容:
劳务提供者根据与用工者的约定,提供一次性的或特定的劳动服务。
法律依据:
劳务关系受《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调整,而劳动关系则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调整。
报酬性质:
劳务提供者依约向用工者提供劳务,用工者支付相应的劳务报酬,这种报酬通常是一次性的或者特定任务的支付。
其他凭证:
在缺乏直接合同证据的情况下,可以参照以下凭证来认定劳务关系: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
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用工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身份证明证件;
劳动者填写的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考勤记录;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需要注意的是,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在法律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享有劳动法规定的权益和保障,而劳务关系中的提供者则不享有这些权益。
相关文章:
民生直通车丨怀孕能否调岗降薪?企业不缴社保要赔偿吗?两部门发布典型案例回应关切04-16
一见·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习主席为何强调“和”“合”传统04-14
主编有态度 |女教师临退休遭解聘:“没有合同工退休先例”本就不合理04-14
齐齐哈尔:微电影《守望》拿奖了!04-11
列国鉴·美国丨记者观察:更多美国人无奈“身兼多职”04-08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04-04
涉恢复俄美关系,俄总统特别代表披露→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