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4月9日,德国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谈判达成了《联合执政协议》,联合政府呼之欲出,基民盟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有望在5月5日当选新一届总理。这次组阁谈判之所以进展顺利,是因为谈判双方意识到,德国需要尽快组建成熟稳定的政府,以应对各种严峻的内外挑战。《联合执政协议》开篇就指出,当前德国面临着历史性挑战,因此,新一届政府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尤其是近年来德国经济萎靡,竞争力下降,使得民众对于德国未来发展前景充满迷茫和担忧。2023年和2024年,德国经济已经连续下滑,分别萎缩0.3%和0.2%。各大经济研究所对德国2025年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也仍然是近乎停滞甚至衰退,要知道,德国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连续3年经济衰退。为此,新政府将推动经济重新增长放在突出位置,甚至将经济增长率目标明显超过1%作为明确的工作优先项。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德国新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为企业减负和加大投资等举措,但是,对于德国这样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而言,其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德国经济之所以在2024年出现萎缩,也主要是受到下半年出口下降的拖累。2024 年德国对外贸易整体下降约 2%。
因此,与中国保持并扩大务实的经贸合作,是符合德国以及欧洲经济发展需要的。在《联合执政协议》中,德国新政府表示,“我们寻求与中国开展符合德国和欧洲利益的合作,尤其是在应对全球人类挑战方面”。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德、中欧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当前,世界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全球性挑战,即如何维持经济全球化的方向以及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联合执政协议》指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正在危害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秩序。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表示,要重点发展与“同样支持自由开放贸易国家”的伙伴关系。因此,中德、中欧双方有责任携手捍卫开放的自由贸易体系,这是中德、中欧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
对于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的危害性,中德、中欧也有着广泛的共同认识。德国政要纷纷表示,这一政策严重破坏了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与公平,是对自由贸易原则的公然挑衅,欧盟内部需要加强团结协作,以统一且坚定的立场和行动来回应美国的关税举措。德国各界希望避免与美国的贸易战,期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是,他们其实心里也很清楚,面对“美国优先”政策的霸凌,他们讨不到任何好处,更何况美国政策的多变给德国企业的经贸投资带来严重的不确定性。
然而,遗憾的是,德国新政府在《联合执政协议》里仍然保持了对华“去风险”政策的论调,强调要减少所谓的单方面依赖。但是,目前世界经济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恰恰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德国新政府的“去风险”显然去错了方向。
一直以来,德国及欧洲企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近年来,中国更是不断扩大开放,给了德国及欧洲企业更多、更大的市场机遇。2016年以来,中国曾经连续8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不过,2024年,美国超越中国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德贸易额的下降更多的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开拓中国市场、服务全球需求,德国一些大型企业将生产和研发基地迁移到了中国,进行一体化生产;另一方面,德国及欧盟层面的对华“去风险”政策给企业经贸投资带来不确定性,抑制了相应的需求,失去了挖掘和深化中德合作潜力的机会。
事实上,在美国关税政策压力下,世界各国都有必要加速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经贸合作,实现贸易的多元化布局。在这个过程中,中德、中欧作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力量以及确定性因素,理应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深化在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合作,增强世界经济的韧性,共同抵御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侵袭。中欧双方还应适时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为双边合作建立更便利的条件。这样的外部有利环境一旦形成,无疑将有助于德国走出当前的经济困境,也能为德国新政府实现其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增添更多的底气。(作者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相关文章:
习语丨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周边工作?04-13
韩正出席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购在中国”系列活动启动仪式04-13
旅美数十年后,中国明星数学家夫妇回国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