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博物院(新馆)
是传承历史文脉
重振文博事业的核心工程
将依托咸阳16万余件馆藏文物
打造集收藏、研究、教育、休闲
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平台
咸阳博物院(新馆)
咸阳博物院(新馆)项目位于汉武大道以东、连霍高速以南、星光大道以北,大秦文明苑文旅区内,总占地约200亩,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规划建设陈列展览、公共服务、社会教育、文物保护研究等十大功能区域。
其建设融合秦汉高台建筑形制与现代设计语言,借力光影艺术与数字技术,为群众营造沉浸式体验空间。项目建成后,将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展陈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为群众架起一座连通古今的文化桥梁,成为彰显咸阳历史底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鸟瞰效果图 ©中国院
01.选址位置与空间优势
1、与汉武帝茂陵(北侧约4公里)南北呼应,强化了历史空间关联,有助于未来形成“渭河—茂陵”西线文化轴线,成为咸阳文化新地标。
2、紧邻连霍高速、西安外环高速,未来可与规划中的西安地铁11号线衔接西安咸阳城区,助力西咸一体化建设。
3、靠近渭河河岸,兼具生态景观与历史文化廊道功能。

02.选址背景及新馆建设必要性
1、现咸阳博物院位于渭城区中山街中段,馆址为明洪武四年所建的咸阳文庙,由于建成年代早(1962年)、面积小、硬件设施存在短板,难以承载十几万件(组)文物(其中含数件国家一级文物)的展示与研究需求。
2、新馆落户咸阳高新区,毗邻“大秦文明苑”,既可助力咸阳主城区西延至兴平,又可激活该片区文旅设施,联动茂陵博物馆、古渡遗址博物馆,构建“汉文化—古渡—秦文明”主题线路。
03.建筑设计解析
总体设计以“轴线对中、高台起势、开放融合、精神象征、科技赋能”为核心,建筑主体采用高台基座形式,首层覆土起坡,将博物馆主体矗立于高台之上,通过现代的设计还原秦汉建筑神韵;以"六合毕四海一"的文化寓意呼应表达咸阳悠久的文化历史地位,通过一片轻盈的拉索屋面串联起六组简洁的展厅体量,并融入多种文化符号,强化历史沉浸感。空间内部设计秉承开放、舒适、互动的理念,引入自然光线和设置互动体验区,展示服务完备、开放多元的空间设计,为公众营造出兼具体验感与互动性的观展氛围。

入口视角效果图 ©中国院
轴线对中 建筑融合
以南北向主轴线,串联博物院主体与南侧“大秦小巷”历史街区,通过对称式景观铺装、文化雕塑及灯光序列强化仪式感。

入口视角效果图 ©中国院
高台起坡 凤凰筑台
将首层覆土起坡处理,形成带有秦汉建筑特点的高台,高台之上放置博物馆主体,通过现代的设计还原秦汉建筑神韵。建筑与大地连为一体,整体形成恢弘大气的建筑气魄。


开放融合 科技赋能
室内设计秉持开放、舒适、互动的核心理念,通过引入自然光线和设置互动体验区以及AR导览系统,为观众提供全新的参观体验。
四海归一 精神象征
通过一片轻盈的拉索结构屋面串联起六组展厅体量,使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寻古问今,感悟咸阳悠久的历史文化。

新馆将运用XR环幕影院、VR全感剧场等科技手段,重现“秦咸阳城”与“丝绸之路第一渡”场景,并推出“文物+研学”互动课程,吸引年轻群体。新馆将“以科技赋能文化,让文物活起来”。
新馆开放后
咸阳将形成“一院两馆”
新馆+文庙博物馆+古渡遗址博物馆
的格局
预计年接待能力预计突破百万人次
相关文章:
文旅产业博览会互动活动攻略来了09-10
湘超,超好玩!湖南全省联动,送你一个“燃动绿茵、畅游三湘”的激情秋天09-07
7岁女童被老虎咬伤右腿,景区最新通报09-06
80后收藏爱好者李平:300件抗战文物背后的家国情怀09-02
长治黎都农商银行:用心打造家园文化,筑牢职工幸福根基08-28
江苏茅友嘉年华走进扬州,以“三重价值”回馈感恩茅友,让“物有所用”“物有所值”“物超所值”08-26
小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查建筑保温材料质量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