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正式向银发族敞开。4月7日晚,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开班,总校开设的银发形象管理课程迎来首批中老年学员,年龄最大的70岁。
今年夜校春季班开设483个点位,共1552门课程,招生3.5万人,首次开设的中老年班有600名中老年学员、20多门针对中老年人的课程。打破“18岁至55岁”的招生限制后,中老年市民也能在夜间走入家门口的美育场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银发形象管理课程是一门关于美的课程。晚上7点刚过,授课教师周偌晨打开PPT,首页特地选择了一头银发的老年模特照片。教室里,不少学生头发已经花白。
“我们不只是教大家如何穿衣打扮,而是帮助学员一步步找到个人的风格和个人的色彩,从而发现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她的PPT上打出了课程目录,包括美学、形象美学解读,如何选对色彩、搭对风格,个人妆容打造、配饰点睛搭配等。最后一堂课是学员风采展示,这是夜校的保留项目。在这门课上,学员们需要根据所学内容重新设计自己的形象,互相分享和点评。

银发形象管理课 赖鑫琳 摄
学员以女性为主,大部分人的服装“色彩”感不强。58岁的张阿姨穿一件白色的新中式马甲,戴一对金耳环,卷发清清爽爽地夹在脑后,看起来远比实际年龄年轻。退休后,她仍在返聘工作,白天还要去上班,这是她选择来上市民艺术夜校的原因。“晚上时间更充足些,活到老,学到老,我总想多学一点。”她说,这门课的名字让她很感兴趣,也很“对口”,“生活在大上海,个人形象也得能代表大上海。”
丁阿姨快70岁,想来上课提升自己的气质。她留着短发,穿一件灰色外套,背包放在一旁的座位上。“这门课程很新颖,比较吸引我,我在上海老年大学学朗诵,觉得这门课也许对朗诵有一些帮助。”老年大学白天上课,她不介意晚上再来夜校,“时间还好,不算太晚。我对市民艺术夜校向往已久,以前这个年龄段没有,没有机会加入进来,这次终于如愿。”
整个学期结束后,也许学员们的形象会变得色彩缤纷起来。周偌晨有着自己的教学愿景,“当下整个社会都进入了一个美学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用美学进行重组。比如年轻时我们去书店只是买书,如今的书店除了买书,可能更多是享受它的环境。在这样一个时代,很多人对自己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不仅是穿好看的衣服,还要内外兼修。上海是一个文明城市,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形象来组合,我们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打造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线。”

银发形象管理课 赖鑫琳 摄
值得一提的是,这门课程原本更多针对职场女性群体开设,如今搬入市民艺术夜校的课堂,针对银发群体特点重新设计。“美育框架的底层逻辑是不变的,变的更多在课程互动上,比如纠正银发群体有关鲜艳色就会显年轻的误区等。”授课教师蔡克非表示,中老年市场很大,需求量也很大,“我周围的同龄女性大都没有受过系统美学训练,趋向于别人买什么,我就去买什么。随着这个群体越来越多,这门课程的受众也会越来越大。”
“因为存在需求,夜校经研究首次推出中老年班,希望推动面向银发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党总支书记、馆长吴鹏宏介绍,原先夜校学员的年龄范围是18岁至55岁,不少超过年龄的在职职工来电表示,受年龄限制无法报名参加夜校,而老年大学一般白天开班,他们也无法上课。“中老年群体相比中青年群体,在夜校报名手速上没那么快,但口碑传播力更强。我们也收到了很多来电咨询,有些是委托子女帮他们抢课,有些自己想办法来报名。”他透露,接下来会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中老年班的教学进行重点关注,包括对教学成果、教学质量等进行全方位评估,看哪些是深受中老年喜欢的,将在秋季班进一步丰富课程、扩大教学面。
此外,今年春季班首次引入学分银行制度,通过激励机制,让大家有所获,更有所值。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副主任王一凡介绍,通过深度合作,市民艺术夜校结业证书将存储到学分银行中,转化为一定的学习积分,成为个人学习成长的证明,也可以用于兑换大师课、文化场馆门票等。接下来还将响应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部署,积极推进长三角学分互认工作,让市民在上海学到的课程积分,在长三角其他城市也能够使用和兑换当地特色课程、活动,实现一地学习、多地受益。
原标题:《银发族来学形象管理,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开班》
栏目主编:施晨露 题图来源:赖鑫琳 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钟菡
相关文章:
福田街道岗厦社区举办公益汇演04-07
组图 | 玩沙、戏水……市民、游客在海口西海岸享受椰风海韵04-06
以消失为目标 普利兹克奖得主刘家琨以生态建筑诠释滇池保护理念04-06
上海这个地铁口怎么了,谁来都得"扭两下"?市民集体吐槽:太离谱!04-04
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将在太原举办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