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灯前转一转,真心话入耳来
■王昭岳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丁 雷
大漠戈壁,在夜色中渐渐沉睡。新疆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某连学习室的灯依然亮着,该连指导员杨明路伏在桌前,记下刚刚听到的兵言兵语,这一习惯他已坚持了近1年。
“熄灯前这段时间,是战士们每天最放松的时刻,大家都喜欢在此时吐吐槽,说说心里话。”杨明路告诉记者,自己的这一发现源于一次偶然。
刚到连队任职时,杨明路满腔热血,想要干出一番事业。起初,他狠抓官兵作风养成,不论谁犯了什么错,都会进行批评教育。
一天晚上,值班员一声哨响:“准备就寝!”杨明路像往常一样检查就寝情况。走在楼道里,只听某班宿舍里传来几句牢骚话:“指导员要求太高了,无论我们怎么努力,他都不满意”“好几次我想提意见,又担心指导员有自己的考虑,批评我缺少大局意识”……
杨明路边听边思考带兵方式。那时,在自己严格管理下,连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总感觉战士们和他交流时,显得十分拘谨;组织谈心,战士们说来说去也是几句“场面话”。可在宿舍里,大家却说出了真实心声。
“战士的心里话,就是检验各项工作的‘晴雨表’。”杨明路决定改变带兵思路。那段时间,他主动找到曾被自己批评过的战士,促膝谈心,了解真实想法。工作中,他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灵活调整方式方法,主动靠前为大家排忧解难。
渐渐地,连队官兵开始对他敞开心扉,遇到困难时,也喜欢找他帮着出主意、想办法。
看到大家的变化,杨明路决定不管自己是否值班,每晚熄灯前10分钟,都尽量去楼道转一转,也许在不经意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今的年轻官兵想法多、个性强,想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需要尝试各种不同方法。这些方法有时比‘面对面’‘键对键’更有效。”杨明路说。
这些天,又一批新兵来到连队。此时,正是新兵思想和情绪波动高峰期。
“面对陌生环境、陌生人员,新兵们多少有些戒备,不能单纯依靠谈心谈话了解其内心想法,而是要多听、多看,从而进行针对性教育引导。”杨明路说,新兵入营后,他没有急于找他们谈心,而是注重在平时察言观色。
新兵刘廷军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很少与大家交流。一次熄灯前,杨明路路过刘廷军所在班,偶然听到他正和一名关系较好的战友,聊起自己曾在家制作的美食。
了解到这一情况,周末休息那天,杨明路特意找到刘廷军,让他给大家“露一手”。中午开饭,几道菜摆上桌,战友们纷纷点赞。得到大家的认可,刘廷军变得自信起来,和战友们的交流互动越来越多。
“这个新兵聊天时经常引经据典,说明平时喜欢看书;这个新兵说话比较随性,说明性格大大咧咧……”采访中,杨明路从迷彩服口袋里掏出笔记本向记者介绍,这上面记录的信息都是他下一步开展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细节分析战士们的价值取向、心理需求。
深夜又至,熄灯号即将吹响,官兵们再次迎来最放松的时刻。宿舍里,大家畅谈收获、分享趣事;宿舍外,杨明路时而驻足,会心微笑……
延伸思考
知兵须善听
■邹 菲
如果说,谈心是心与心的交流,那么倾听就是打开“心门”的钥匙。很多优秀带兵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能谈会说是一种能力,而善于倾听体现了一种智慧。因为,不是谁带着耳朵,就能轻易听到真相、听出门道的。
新疆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某连指导员杨明路在“熄灯前10分钟”到宿舍楼道转一转,却在不经意间掌握了大家的“活思想”,没有推门而入,没有打断谈话,没有事后点评,充分体现了他对官兵的尊重。
知兵须善听。带兵人要想有的放矢地工作,就要想尽各种办法,让官兵真实表达自我,同时自己也要耐心、真诚地倾听。然而,实践中,个别带兵人在做思想工作时,经常先入为主,滔滔不绝讲道理,很少用心听对方说。如此一来,很难把准官兵现实需求,开展工作也难以与官兵的期待“合拍”。
因此,作为一线带兵人,要注意练好“倾听功”,少对官兵说“我觉得”,多问官兵“你觉得”。官兵遇到困难时,要接纳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排解压力;官兵提需求时,要换位思考、以诚相待,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官兵发牢骚时,要有容人之量,听得进去、勤于反思……总之,就是以“愿听”的真诚态度,换来“愿说”的主动充分。
当前,“00后”渐成基层部队主体,他们非常重视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这就需要一线带兵人用心倾听,借助他们表达自我的每一次机会,在官兵的笑点、泪点和槽点中,把握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从而知兵懂兵爱兵,带好兵、育好人。
当事人说
言者虽无意,听者应有心
■新疆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某连指导员 杨明路
新修订的《内务条令》规定:连队值班员在熄灯前10分钟,发出准备就寝信号,督促全体人员做好就寝准备。就寝人员应当放置好衣物装具,听到熄灯号(信号)立即熄灯就寝,保持肃静。因故不能按时就寝的,不得影响他人休息。
担任指导员以来,我发现一个现象:熄灯前这段时间是战士们心情最舒畅、最放松的时候。他们喜欢开“卧谈会”,说说这个、聊聊那个,有时还会产生争论,甚至抱怨几句。每当这时去楼道转一转,总有战士的心声不经意间“飘”进耳朵。
须知,这些脱口而出的只言片语,往往能够反映出他们最真实的内心。一线带兵人要时时留意战士的“活思想”,这有时比面对面谈心更直接、更有效。
实际工作中我注意到,一些刚入伍的新兵在自己班的桌上吃饭毫无拘束,有时候还会聊上几句,可被邀请到连部或者营部,或者干部坐到他们对面一起吃饭时,就开始拘束起来,有的简单吃几口就说“吃饱了”……
常言道,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作为带兵人,了解官兵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不一定局限于面对面谈心交心、键对键沟通交流,还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多种场合和时机,三言两语不嫌少,三五分钟不嫌短。要“耳听八方”,听他们闲聊时谈什么、打电话时说什么;要“眼观六路”,看他们在干部骨干不在时能不能自我管理,独自完成任务时会不会坚持高标准……
带兵就是带“心”。用心倾听才能更好地走进兵心、融入兵心,在知兵中做好爱兵带兵育兵各项工作。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丁雷整理)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相关文章:
永昌县第二小学用 “阅读引擎”,驱动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04-01
他用童话赢得了未来,并且还将继续赢下去04-01
从“场面话”到“真心话”,一线带兵人要善于走进兵心听心声04-01
军营观察丨一份“舰报”记载着“深蓝心迹”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