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苍茫的华北大地上,有一个不起眼却充满传奇色彩的小村庄——遵化市沙石峪村。
这里曾是一片贫瘠之地,却因一种精神而闻名于世。
它如同一颗被岁月磨砺的珍珠,静静地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曾经的沙石峪,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但沙石峪人没有屈服,他们用双手书写了传奇。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人间奇迹,被周恩来总理赞为“当代活愚公”和“中国北方农业的一面旗帜”。
沙石峪人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治山治水斗争。

在沙石峪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沙石峪先后接待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观外宾人数达一万多人,使世界人民了解了“当代愚公”精神,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万里继续走,千担永远挑。走进沙石峪村的今天,你会发现这里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
在当代愚公精神的引领下,沙石峪村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打造村风正、村庄美、村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如今的沙石峪村,山清水秀,绿树成荫,一座座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特色村,陈列馆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千山过尽,终将迎来万里星辰。
愚公精神,便是一颗永不磨灭的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唐山正续写着"当代愚公"的奋斗传奇。
相关文章:
哈尔滨: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过硬铁军09-03
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08-31
长治黎都农商银行:用心打造家园文化,筑牢职工幸福根基08-28
从北京石景山搬迁到曹妃甸渤海湾畔,北京巴威在唐山实现链式集群化发展08-27
东皋沂评 | 沂蒙精神映照下的和平答卷08-20
胡正良|仇高驰书法的本体特征与美学架构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