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见习记者 何丹莹
自制干噎酸奶、水果泡酒、腌菜……夏日将至,福州人的朋友圈开始掀起一阵“美食DIY风”,记者发现,不少福州市民开始采购当季水果,在家捣鼓起腌制、发酵类食品,还在亲友群里晒“成果”。自制美味真的靠谱吗?记者咨询了福建省营养协会副会长张雄畴。
当季鲜果入酒香 自酿安全引争议
天气渐热,福州市民“朋友圈”里开始掀起一股水果泡酒的热潮。市民吴女士便是其中的一位爱好者。“每年夏季之前我都会买大量水果来泡酒。”吴女士表示,她通常会选择当季的新鲜水果,如荔枝、杨梅、青梅等,将它们清洗干净后,晾干水分,然后放入准备好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冰糖和白酒,密封保存。等待一段时间,水果的香气和酒的味道就会融合在一起,成为夏日里的一道美味佳酿。


自制果酒(网友供图)
然而,对于家庭自制美食的安全性,市民看法不一。吴女士坦言:“我觉得只要把食材洗干净,制作过程中注意卫生,应该就没问题。”但也有市民对此持谨慎态度,市民王先生表示:“自制水果泡酒虽有趣,但安全不容忽视。之前听说过自制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为担心可能会食物中毒,王先生选择直接采购成品。
自制食品暗藏四类风险
张雄畴表示,家庭自制发酵食品最需警惕肉毒梭菌污染。“肉毒梭菌在腌菜、豆酱等厌氧环境中易繁殖,其毒素可致神经麻痹甚至死亡。”此外,自酿果酒、酸奶若消毒不彻底,可能混入霉菌或杂菌,导致变质或生成甲醇等有害物质。
“腌菜在4~8天时亚硝酸盐含量达峰值,未充分发酵的‘暴腌菜’可能引发急性中毒。”张雄畴提醒,长期食用此类食品还会增加胃癌风险。张雄畴指出,家庭环境难以控制温湿度,自制食品易滋生黄曲霉菌等产毒霉菌。“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长期摄入可能诱发肝癌。”
“家庭发酵常因温度、pH值控制不当失败。”他以自酿果酒为例说明,“野生酵母耐受性差,酒精浓度不足时杂菌滋生,易产生有害代谢物。”
健康比“纯手工”标签更重要
张雄畴分析,自制酸奶多仅含乳酸菌,且活菌数不稳定;而市售酸奶添加双歧杆菌等复合菌群,并通过冷链保持活性。“自制腌菜虽含乳酸菌,但盐分普遍超标;市售产品多采用减盐工艺,并添加维生素C抗氧化。”
“市售纳豆、酱油通过标准化工艺保留纳豆激酶等活性成分,且严格控毒。”张雄畴对比称,家庭处理豆类若未充分蒸煮,残留的胰蛋白酶抑制剂会降低蛋白质吸收率。张雄畴表示,市售食品合理使用防腐剂可延长保质期,而家庭依赖高盐高糖抑菌,“反而可能增加高血压、肥胖风险”。
“容器需沸水煮烫或酒精消毒,原料须彻底清洁。”张雄畴特别强调,肉类、豆类必须100℃加热10分钟以上灭活致病菌。他建议:腌菜用煮沸淘米水加速发酵,盐浓度控制在5%~10%,腌制20天后食用;果酒应选用专用酵母,通过蒸馏减少甲醇。“每公斤腌菜加400毫克维生素C可抑制亚硝酸盐。”张雄畴还推荐搭配柑橘等高维C水果食用,并提醒高血压患者改用低钠盐,孕妇、婴幼儿慎食自制发酵食品。
张雄畴提醒市民:家庭自制食品需平衡趣味性与安全性,新手可从泡菜等低风险品类尝试,或优选市售正规产品。“健康永远比‘纯手工’标签更重要。”
编辑:陈悦瑶
相关文章:
夏日将至,不少福州市民在家“自制美味”,专家提醒→04-23
每斤85元!不少福州人已经吃上了!老板:别急,可以再等等04-22
忙趁春风放纸鸢 千万当心这根“线”04-22
上海市民阅读呈现新变化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