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论语】
作者:杨志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在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上将继续发挥有力作用。大力提振消费,需要综合施策,财政政策大有可为。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今年财政赤字率将提高到4%左右,财政赤字规模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拟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比上年增加0.3万亿元。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大力提振消费提供了充分的财力保障。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也将为促消费释放更多的财政资金。
财政政策促消费,要做到“四两拨千斤”,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发挥财政对消费的撬动效应。2024年,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实,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3%。2025年,财政加大消费品直接补贴力度,释放消费需求,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规模比2024年的1500亿元翻了一番,且以旧换新消费品的范围扩大、种类优化。随着消费成本的下降,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财政促消费的效果将更加显著。
财政政策促消费,要继续在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另一方面,要支持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改善,降低居民的负担,减少居民的相关支出,从实质上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财政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在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保障上也在发挥作用。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适当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将使超3亿人受益。同时,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在促进居民收入的稳定性上下功夫。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就业补贴、支持劳动者技能培训等措施,让更多居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大力提振消费,要充分发挥财富效应的作用。居民房地产增值、股票增值以及其他资产价格的上升,都意味着居民财富的增加,会带来相应的消费。财富效应简单地说,就是随时可以转化为收入的财富,让居民消费更有底气,更敢于消费。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回升向好,从而带动资本市场繁荣,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也会有利于居民财富状况的改善。
楼市回稳对于消费的提振至关重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提振住房消费,要从满足人民对居住条件升级换代的期待出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好房子”消费的新需求。无论是财政支出政策,还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都要与“好房子”的生产和消费相匹配。财税政策不仅让“好房子”可以盖出来,而且要让“好房子”更容易为消费者所消费。
大力提振消费,要尊重消费规律的变化,打造相应的消费对象和消费场景。应因势利导,适应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的发展需要,致力于供给端消费对象和消费场景的打造,促进消费社会的健康发展。当前,推动各行业的交叉发展日趋重要。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影片成功的背后既有电子游戏行业的转型,又有科技创新的突破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多行业的有益融合打造出受观众欢迎的新消费产品。这是供给创造消费需求的现实版,也是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实现供给再造的结果。
投资和消费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投资创造供给,从而引导消费。投资要适应消费需求扩大的需要,如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的发展,可以满足特定消费群体消费需求。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紧紧围绕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居民消费,让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潜力得到更充分的挖掘和释放。
要科学处理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的关系,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引导下,让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提升供给和促进投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提振消费。要加大对地方奖补力度,引导地方提升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供给;在开展国际化消费城市建设上,提升消费的便利度和体验感。
同时,还要更好地实现财政金融联动,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减轻个人消费支出的当期压力;对更多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优质服务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贴息,改善供给,从而为消费提供持续支持。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27日 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习近平就缅甸遭受地震灾害向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致慰问电03-30
科学家解密: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如何捕获花粉03-29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放大财政政策效应!陈吉宁调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03-27
提振消费 财政政策大有可为03-27
北京平谷:快递“坐”上公交车03-27
4月1日起!这些人乘火车更优惠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