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高考散场,时有学生接受媒体采访,内容出圈,被冠以“显眼包”之称。学生受访时的表现如同一面三棱镜,折射出不同学校教育的底色。有的“显眼包”成为学校行走的“招生简章”,有的却深陷争议漩涡、倍感压力,只能求助媒体删稿。当话筒递向青春,少年们脱口而出的每个字词,都是母校教育哲学最生动的注脚——这所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