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如何理解故意犯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5 15:51:42    

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实施的犯罪行为。根据中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故意犯罪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认识因素:

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这种明知包括对行为本身、行为产生的结果以及可能涉及的特定事实的认识。

意志因素:

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有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希望是指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放任则是指对结果的发生不积极追求,也不反对,任其自然。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相对,后者是指行为人在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危害结果的情况下,由于疏忽大意而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

故意犯罪在法律上通常会受到较重的处罚,因为它反映了行为人较高的主观恶性,并且是犯罪构成要件中重要的主观方面。

相关文章:

广西贺州一矿山发生塌方 3人遇难07-24

牛弹琴:法国又乱套了,乱得匪夷所思07-22

关于“大灾难”谣言,日本气象厅发声07-07

鹿儿岛县近海半个月地震1500次 日本气象厅再发预警07-06

红旗街道兰丰社区:铭记党史守初心 共聚合力担使命07-02

日本发生6.1级地震06-22

山海虽远 情深可抵│凉山母子在宁波“烹”出彝式新风味06-21

郭富城宣布方媛怀三胎!方媛挺孕肚干活不娇气,婆婆曾要求生孙子06-17